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间奏响稳定曲界首市泉阳镇“大调解”格局成效显著

安徽法制报 2010-08-26 01:23 大字

[摘要]界首市泉阳镇“大调解”格局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聂学剑

界首市泉阳镇是省政府确定的首批中心镇。近年来,该镇努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五年来,镇村两级调解各类纠纷335件,调解成功率达98%,协议落实率100%。2007年,界首市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泉阳镇召开;2008年,在“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中,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2009年,泉阳司法所被评为“省级示范司法所”,2010年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单位”。

该镇党委书记王明志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下,群众讲的是面子、情分,这就给化解农村矛盾提供了一定的背景和平台。因此,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行动上要大力支持调解工作,遇事要放手使用调解手段。在具体工作中,该镇的成功经验主要是:

——完善组织,强化队伍

泉阳镇党委、政府以司法所为平台,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并选聘7名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吸收22任兼职人民调解员。全镇7个村委会全部建立了3人以上的调解委员会。自2007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6万元,落实了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和报酬,每年至少安排两期人民调解委员培训班,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创新机制,规范程序

泉阳镇调解委员会因地制宜建立了“1234”工作机制。即成立一个调处中心,下设排查、接待、管理、协调、处理、督察6个组,对镇里矛盾纠纷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建立两个信息平台,镇里建立信息整理平台,村里建立信息收集上报平台,及时搜集各类信访信息;推行“三联”工作制度,即部门联手,信息联动,上下联合,对突出信访案件,镇村两级、村村之间成立调处工作组,共同研究解决;做到“四个到位”,即排查受理到位,协调处理到位,跟踪回访到位,督促落实到位,使矛盾及时化解,不再反复。 2009年5月,泉阳镇集西村村民陈某某在北京务工时被吊车砸死,其亲属彷徨无奈之际,想到了镇调解委员会。镇里及时派员,千里赴京,介入调查,提供法律援助,使受害方得到33万元的应有赔偿,维护了其合法权益。

——工作主动,真情调解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化解矛盾纠纷贵在及时主动。该镇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矛盾“早发现、早疏导、早调解”。泉阳黄庄村村民董某与弟媳陈某多年妯娌不和,嫂子董某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种上蔬菜,为防家禽啃咬,在菜上洒上农药,毒死了陈某的鸡鸭。陈某则将自己门口供嫂子一家出行的出路用砖头堵死。调委会知道后,立即邀请妯娌俩的娘家人参与到调解中来,通过双方对她们的说服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多年的恩怨得到化解。

——普法结合,标本兼治

泉阳镇综治、司法一班人认识到,矛盾纠纷的调解只能治“标”,更重要的是要治“本”。在每次调解中,他们都把法律宣传贯穿始终,把当事人的思维逐步引到法律的框架内。他们还利用开展讲座,利用墙报、板报、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镇里还成立了业余普法知识宣传队,将发生在农村的人和事编写成戏曲、小品等,巡回各村宣传演出,收到了显著成效,在“江淮普法行”活动中,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作了专题报道。

新闻推荐

秸秆火苗窜上他人祖坟

界首讯 近日,界首市人民法院光武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烧麦秸殃及他人祖坟互殴致原告轻微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被告支付原告医疗费等各项损失1800元,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求。今年6月19日晚,界首...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