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物流激发农村电商活力

阜阳日报 2018-01-22 19:37 大字

本报记者 牛真子 通讯员 王雪松

“刘老师,帮忙找下快递吧!”“好,来喽!啥时候到的?哪家快递?”问清楚了,刘付军便从货架上码放整齐的快递包裹中仔细翻找。每天从早到晚,设在阜南县焦陂镇集镇上的这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的人流量络绎不绝,作为服务站负责人,刘付军也是忙里忙外。

“每天有不少于400件的快递量。眼下,临近年关,不少年轻人直接从网上备年货,快递量更大了。”刘付军笑着说,忙的时候,一顿饭都要分几次才能吃完。

刘付军原本是镇上的一名教师,因身体不好,于2011年辞去了工作。第二年,他接手了亲戚经营的一家快递代收点,但那时候网购在农村才刚刚兴起。“快递量少,几乎没有网购物品的,主要经营普通的快递业务。”刘付军告诉记者,那时,合作的只有3家快递公司,一天只有20来个包裹,由妻子坐班车到县城去取,“那时一个尼龙袋就能背回来了,现在得骑三轮车去拉。”

到了2015年,除了普通的快递业务外,也有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从网上买东西往家里寄。这时候,刘付军开始与其他快递公司洽谈,想让更多快递公司向农村延伸。很快,代收点合作的快递公司增加到了6家,快递量增加到每天200多件。去年5月份,阜南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当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刘付军成为焦陂镇镇级电商公共服务站负责人,平均每月收取1.2万多件快递。庞大的快递量也给刘付军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去年一年,毛收入差不多有20万元。”

网购的消费者多了,快递量就大;而取快递方便了,则更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居民的网购热情。“日用品、家用电器、生产工具,还有蔬菜水果,现在大家网购的东西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刘付军说,一些喜欢网购的居民一个月就有20多件快递。

与此同时,看中了物流的便利,当地一些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纷纷找上门。目前,焦陂镇已有26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公共服务站向全国各地发送货物。4年前,焦陂镇付庄村村民熊善武返乡创业,经营着一家红薯粉丝加工厂,“镇上没建服务站的时候,我们发货都是跑到阜南,路上很耽误时间,也不利于我们拓展线上业务。现在,线上接到订单,直接就到服务站去发货,平均每月能发40多单。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都很划算。”

“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所以我们选择先把物流做起来,让服务站‘活\’起来。”阜南县商务局副局长温士杰告诉记者,为补齐这一短板,该县正筹划建立统一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集散配送功能,整合快递、商贸企业,实现分拣、包装、仓储、分销、配送、售后等相关功能。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实现从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到村级网点一天内完成配送、村级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且为所有乡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提供服务,以实现资源共享。

临近年关,刘付军寻思着要趁此机会,与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外出务工人员主动对接,为他们提供物流及网上销售等服务,“希望大家共同利用电商平台和便捷的物流,把焦陂的特色产品推广出去。”

新闻推荐

法律援助暖民心

本报记者牛真子通讯员冷青张震法律援助,关乎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的权益保障,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阜南县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坚持把法律援助当成一件民生大事和民生急事...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