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农村孩子享受一流教育

德州日报 2018-01-11 09:37 大字

[摘要] 盯靠在学校建设一线,解决教育发展难题,陵城区于集乡党委书记刘芸——

□本报记者芦瑞瑞

于集乡,是陵城区一个常驻人口较少的小乡镇。以前,这里的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学生大量外流;如今,这里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干净的校园,气派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积极上进的师生……是什么原因带来如此大的变化?“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穷什么不能穷教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得‘动真格\’,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 ”1月9日,陵城区于集乡党委书记刘芸如是说。

关心学校建设不遗余力发展教育

刘芸重视教育发展,在全乡树立打造“教育强乡”的决心和信心,提出了“政策优先支持,资源优先规划,财政优先安排”的工作思路,在财政紧张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890余万元新建于集乡中心小学,并陆续完成所有教育设备的购置更新。

如今,中心小学配齐了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教室,教室、宿舍和餐厅都用上了地暖,还建成了3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以及全区乡镇学校唯一一个标准足球场。于集乡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于少阳,曾在县城西街小学就读,现在转回来了。“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跟县城的没啥两样,肯定不会再往县城跑了。 ”他的父亲于振柱高兴地说。

在学校建设工作中,刘芸靠上抓,每天询问工程进度,自始至终盯靠在建设一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孟庄小学用水工程因“用工荒”搁置,他亲自打电话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安排,并指派专人监工,仅用两天时间就解决了消防用水和师生生活用水。学校的用电线路不能满足供电需求,他联系农电部门到学校现场办公,一周时间新增变压器顺利通电。

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全心全意解决实际问题

“关心教师是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刘芸用行动印证着自己的诺言。他不但重视城乡道路、水电等硬环境的改善,更重视尊师兴教、崇尚学习等风气的树立。

他经常深入全乡中小学调研,叮嘱乡镇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扶学校,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全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经过深入走访,他及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送去了温暖。为解决部分老教师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问题,乡政府拨款6万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教管会铺地板、接地暖、接通饮用水,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去年教师节,于集乡拿出2万余元,用于表彰全乡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刘芸联系区人民医院为他们健康查体。

于集乡教管会主任张祖成深有感触地说:“刘书记一心一意为全乡教育发展想办法、谋出路,他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情怀,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大鞭策。 ”

关爱学生努力保障校园平安

于集乡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校园平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根据本地警力有限的实际,刘芸提出“警民联手,共创平安”的想法,在各小学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取缔了马路市场和无照无证经营业户,有效维护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有一个细节,让孟庄小学师生记忆犹新。在新教学楼建设过程中,校园地面还没硬化,正巧下了一场雨泥泞不堪。刘芸惦记着学生的安全,怕有学生滑倒摔伤,第一时间打电话叮嘱学校领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他还深入各学校食堂实地查看卫生状况,再三强调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保证让师生吃得美味又安全。

政声留民口,评价在民心。现在于集乡的群众都称刘芸为“教育书记”。他们说,“刘书记的付出,让孩子们在学校住得舒心、吃得安心、出门放心。 ”刘芸心中一直有一个教育强乡之梦:通过3年的努力,于集乡的教育水平跻身全区先进行列,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一流的教育,上好学、读好书,让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

新闻推荐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阜阳市林业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在阜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双轮驱动”战略,把“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