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村的法故事新春走基层特辑

安徽法制报 2016-02-16 12:05 大字

[摘要]新春走基层特辑

编者按:丙申猴年翩然而至,法治中国阔步前行。回眸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法治在我们的心中烙下深深印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有事儿找法的人越来越多,用法说事儿的人也越来越多,法治思维正在法治信仰中破土而出。

正如一滴水可以透视大海,一个村庄也可以见证中国。农历新年之际,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我们村的法故事”,以记者家乡的变化为视角,通过一个个身边发生的“法故事”,呈现法治中国的铿锵步伐。

“村里”APP助民工讨回血汗钱

“这个平台好用,你们在手机上也下载试试。”猴年春节期间,阜南县龙王乡村民孟庆学在走亲访友之际,还忙着向亲朋好友推荐一款名为“村里”的手机应用APP。原来,让孟庆学如此欣喜的这款“村里” APP,在法律上,给他帮了一个大忙。

“村里”是由本报和杭州湛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的“互联网+农村普法”项目平台。该平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农村普法为基础,融合新闻资讯、村务公开、亲情互动、法律服务等诸多功能,从2015年9月开始在阜南县试点。 2015年10月,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孟庆学的手机安装了“村里” APP,在“便民”版块中,他发现可以在线申请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这时,孟庆学想起了自己被拖欠的工资。 2013年,孟庆学在阜南县柴集镇一家家具厂担任木工,主要从事模板制造。 2013年底,到了清算工资的时候,分包工头却丢下一张欠条一走了之。孟庆学2万元的工资没有了着落,当年过年期间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过完年,孟庆学就多次找分包工头讨要薪水。然而,分包工头却以欠条不是本人亲笔所写为由否认欠薪事实。一年多的时间里,孟庆学都不记得吃过多少次闭门羹,渐渐地他对讨回薪水感到无望。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孟庆学通过“村里” APP联系到了阜南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值班律师王文峰。后孟庆学上传了身份信息、困难证明等材料,县法援中心很快完成了审查、批准与指派程序。王文峰细致调查取证,固定了孟庆学与家具厂的劳动关系,这为法院判决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个月后,孟庆学从法院领回了属于自己的2万元血汗钱。“用我儿子的话说,这就是‘掌上法律顾问\’啊!”孟庆学说。

据了解,截至2016年1月24日,阜南县共有21个村4756名用户手机安装使用了“村里” APP,浏览使用6万多人次,咨询信息、村民互动留言8485条,通过该平台联系办理调解、公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事项128件, 300多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利用“村里”平台亲情视频功能进行视频通话。下一步,“村里”将打造“互联网+普法”升级版,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功能也纳入其中。

你守交规我发“红包”

2月6日上午,淮北市交警支队四大队民警来到烈山区运输公司,对公司2015年度内无事故、无违法记录的驾驶员发红包。据悉,红包由淮北市交警支队精心制作,里面装有春联、挂历、倡议信等,上面分别印着“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等标语。 张红心摄

矫正对象当起义务普法员

大年初五,家住泾县榔桥镇的林福(化名)早早起床。虽然仍在过年的光景,但是一客户打电话让他赶紧去超市收废品。临出门时,林福把装满法治宣传单的袋子背上,便蹬上三轮车向镇上出发。

今年48岁的林福,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九十高龄,瘫卧于床,至今孑然一身的他,以收购废品维持生计。2013年2月,一名货主询问其是否收购旧电瓶,林福也不知道是赃物便同意收购,这名货主还主动帮林福介绍其他货主。 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间,林福先后收购他人盗窃所得电瓶16只、消防栓钢圈接口8只。2014年,因其中之一的“供货方”被抓,林福也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缓刑期间,林福回到榔桥镇,接受社区矫正,但是心里有些别扭。为帮助林福转变思想,榔桥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耐心开导:虽然家庭贫困,但家境特殊与犯罪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其犯罪的原因终究是法治观念的淡薄,法律意识的缺乏。同时,司法所与地方政府对接,不断为林福争取困难补助。

林福入矫第三个月开始,心里没那么别扭了。“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都不懂法,甚至可能重走我的老路,我就跟司法所工作人员说了我的一点想法,能不能借着我走街串巷收废品的机会,也为大家做点法治宣传。”林福的想法获得很大的认同。于是, 2015年8月15日,社区矫正期满的林福被依法宣告解除矫正,同时他也成了榔桥镇首位无假日义务普法者。林福基本一个月去司法所领一次法治宣传材料,几个月来,城市街道、乡村小巷,偏远山区,普法资料伴随着林福脚步,被散发到很多村民手里,法治宣传面不断扩大。“有不懂的地方,我就在下次领材料时跟司法所工作人员问问,现在有时候邻居有难题,还愿意来问问我,那感觉真是挺好的。”林福腼腆地笑了。

清晨,镇上很多人家陆续起床,放起鞭炮,串起亲戚。一路上,不停地有村民跟林福打招呼。“过年也要学学法。”在道声春节好的同时,林福不忘这样一句嘱托。

“警民联调室”调出和谐音

“高叔,除夕快到了。今个过来,给您拜个早年。上次我俩听了您一番话后,不仅解决了僵持已久的财产问题,还就子女、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春节前一天,高鸣(化名)一大早赶到合肥市公安局逍遥津派出所警民联调室,拉着人民调解员高成科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原来,早在半年前,高鸣与前夫因为价值上千万的财产问题纠纷不断,但两人都好面子不愿意去法院解决,找上门来要求高成科调解。经过近1个月时间,在高成科的努力下两人各退一步让僵持近一年的纠纷化解。

高成科本是名退休干部,在以前工作单位就调解过邻里、员工之间的纠纷。退休来到儿子家后,经过在司法所工作的儿媳推荐,成为了一名人民调解员。“调解不是简单的调、解,而是要将当事双方的心结解开,寻求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

正与高成科说着话,一名中年人又怒气冲冲地冲进了调解室里。“老高,派出所民警推荐我来您这解决问题,这事您给评评理。 ”47岁的钱菊(化名)从2011年起,租用了68岁的郑东(化名)的房子。两年前续签合同时,钱菊和郑东的女儿商量将房屋进行改造,并答应退房时将改造房屋的费用返还给钱菊。可是1月份退房时,郑东只退还了押金,以改造房屋费用由女儿签订自己不知为由拒绝退还。结果双方起了肢体冲突,都报了警。高成科天天在群众堆里,一眼看出郑东是认死理、爱面子的人。于是,他没有单刀直入,而是扯起了家常,等时机成熟再把话题转到房子上。一刻钟后,高成科招呼大家坐到了调解桌前,郑东退还了钱菊房屋改造费,两人心平气和地回了家。“长期以来,群众都习惯于‘有困难找警察\’ ,但受职能和警力限制,公安机关难以将这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现在好了,警民联调室把社区的矛盾纠纷导入依法调解、和谐化解的轨道,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合肥市公安局逍遥津派出所副所长朱昌庆说。从去年1月,逍遥津派出所警民联调室正式挂牌以来,已顺利调解民事纠纷近500起。

一副等待10年的春联

“房屋虽然是我自己的,但等了10年,我才为它贴上对联。” 2月11日,大年初四,谈起门面房上的对联,家住亳州市涡阳县殷庙村的王文启这样说道。为何自家的房子,要等上10年才贴上对联呢?

王文启的这处门面房,原是法院的一拍卖房。 2005年,涡阳县人民法院委托安徽银桥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对涡阳县青町供销社名下的五处房产和一批鞋子进行拍卖。五处房产中,其中一处位于青町镇殷庙集乡政府对面。该处房产共有9间门面房,拍卖公司给出参考价7.85万元,并注明:“法院未提供房产证明,整体拍卖,产权过户由法院协助办理。”王文启与其他两位村民看到公告后,决定共同出资参与竞拍。 2005年11月2日, 3人以7.85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后3人将竞拍款缴纳给拍卖公司。两年后的2007年11月,涡阳县人民法院下发裁定:“9间门面房的房屋所有权归买受人王文启、姜效民、邱长胜所有”。同时致函涡阳县国土资源局,请该局予以办理土地出让及相关手续。 2008年, 3人终于拿到了土地使用权证。

然而,原供销社员工及家属等6人长期占用房屋,拒绝搬出。 2009年5月,涡阳县法院给6人下发通知:“由于你们至今仍居住在拍卖的房屋内,竞买人无法行使权利,客观上妨碍了本案执行工作。望你们在本通知送达5日内,迁出本院已拍卖的房屋。”通知发出后, 6人仍拒绝搬走。坚持走法律路线的王文启,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继续向法院反映问题,终于引起涡阳县人民法院院长梁德友重视,他先后两次到实地和王文启家中走访,并最终形成执行方案。“院长能两次到我家中走访,让我觉得法院作风变了,离执行也不远了。”王文启说。 2015年12月17日,涡阳县法院执行局联系了一支施工队,带着水泥、黄沙、砖头等来到该处拍卖房,将占用人开凿的房屋后门堵住,并将门面房的钥匙交到王文启手中。

2月7日,除夕清晨,王文启将春联贴在了三扇门上。“虽然等待了10年,才为我自己的房屋贴上对联。但在此过程中,也让我切身感触到了国家法治的进步。”王文启说。

深山新“村规”:知法守法

猴年新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东至县南部的偏远山区花园乡,感受这里春节期间发生在民警和村民之间的“法”故事。

方芳(化名)是花园乡源口村人,平时住在江西省浮梁县桃西湖乡。今年春节期间回乡过年,发现没有户口办不了身份证。喜气洋洋的节日里,遇到这么件窝心事,方芳十分忧愁。原来,她的原户口在花园乡源口村,2000年因不满18岁怀孕,躲避计划生育外出,被村里人将她户口注销了,十多年来至今没有户口,外出乘车、住宿等十分不便。而在江西又无法补办户口,只有回安徽老家办理。东至县公安局花园派出所民警陈晨告诉记者,方芳来到派出所时正值春节前夕,为了让方芳安心过年,从腊月二十九到年初三,在别人喜庆新年之时民警却入村走户,调查取证,为方芳补办了户口。大年初四,将办好的户口本交到她手上。

正当记者在花园派出所采访时,又一位村民来到派出所表达自己的感谢。几天前,该乡双河村的黄某拿着户口本到派出所大发脾气,称他妈妈身份证、户口本上的年龄只比他年龄大8岁。民警经网上查询和黄某提供的其母亲第一代身份证,发现原来是20年前登录错了。户口本、身份证对村民来说都是大事,没有或是搞错了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村民平日里出门在外,只有春节期间才有时间回乡办理。民警于是立即到双河村入户走访,调查取证。陈晨说,当地风俗过年都不关门,他们一上门,村民还以为是亲戚来拜年,得知民警过年期间还加班,夸赞不已。很快,黄某母亲的年龄就更正过来了。当黄某拿着民警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为他母亲办理的新户口本时,当初的怨言变成了满口的称谢。

记者采访时正值大年初四,伴随着隆隆的鞭炮声,花园乡的大人孩子穿着新衣提着礼品四处拜年,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仓廪实而知礼节”,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山区里村民早已吃饱穿暖,无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外出务工,都愿意遵循“知法守法”的“礼节”。而派出所民警放弃休息加班办事,更是为村民送上一份新春“大礼”。

半世纪“黑户”终于转正

“感谢中央的户改新政! 40年来,我终于找回了尊严,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今年春节,家住明光市明光街道南大寺社区的刘春侠,过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开心、温暖。 2月11日,大年初四,当记者前往她家走访时,刘春侠迫不及待地从屋中拿出刚刚办好的户口本,展示给记者看。“刚办下来那几天,我天天抱着户口本,哭了好几场。”

在与记者交谈中,刘春侠的话匣子慢慢打开。原来, 40年前, 20多岁的刘春侠因逃避父母的包办婚姻,从老家利辛县逃到明光市(原嘉山县)自来桥,后与当地一名憨厚的农民喜结良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又迁徙至明光,与丈夫一起在别人处打零工。但是他们心爱的女儿出生不到3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对可怜的母女。也正因为种种的变故,刘春侠一直未能办理户口,成了一名“黑户”。

因没有户籍、身份证,刘春侠多年来始终无法进厂做工,她只好带着孩子租住在城乡接合区域,靠喂猪、拾荒维持生计,省吃俭用以供女儿上学。没有身份证,也因此无法购买火车票,为了看望老家年岁已高的父母,尽管晕车,刘春侠只能乘坐长途汽车;没有身份证,更不能享受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待遇,惠及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她,只能望洋兴叹……就这样,她无声地等了40年。

去年,中央推出户籍改革,要求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当从新闻报道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春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所在的社区求助,明光市明光街道南大寺社区负责人为她出具了证明,并帮助她与省市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反映诉求。刘春侠怎么也想不到,省公安厅、利辛县公安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反馈,让她在3天内即赶到原籍利辛县胡集派出所补办户籍,喜出望外的刘春侠立即乘车回老家补办户口。更让她始料不及的是,“黑户”近半个世纪了,仅用了不到半天就办好了,等了40年的户口终于尘埃落定。

“有了户口,我也可以办身份证,可以买社保、医保,买火车票到处旅游了!”对于未来的生活,刘春侠充满了憧憬。

新闻推荐

阜南查处假冒“黑人牙膏”

阜南讯“黑人牙膏”和一个戴着礼帽的笑脸黑人头像图,是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注册在牙膏产品上的注册商标,拥有商标使用专用权。不久前,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打假人员在对阜南市场调查时发现一超市销...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