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民情怀”打造一方和谐阜南县公桥乡连续三年实现零上访

安徽法制报 2015-10-16 12:25 大字

[摘要]阜南县公桥乡连续三年实现零上访

地处洪洼尚未脱贫的阜南县公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恪守“尊民、敬民、恤民”的“三民情怀”,主动深入群众倾听呼声,带着感情体察疾苦,用真爱和责任托起一方平安净土,该乡实现连续三年零上访。

公桥乡地处城乡接合部,辖10个行政村158个自然庄,近6万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尚有5个贫困村,近2万贫困人口。困难群体面大、事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面对这一现状,乡党委书记左伟认为,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信访维稳是第一责任。

左伟,这位历经对越自卫反击战血与火考验的特级战斗英模,对于和平时期的基层群众工作有着别样的感情。特别是他在自学法律本科并取得司法执业资格后,对于依法行政工作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左伟简洁的办公室里,一字排开的是各式各样的椅子。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左伟工作中有“三件宝”:来访登记本、球鞋和手电筒。他只要上班,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一定是开着的。他的案头始终摆放着一本已经翻得有些毛边的来访登记本,详细地记载着来访人姓名、日期、事由及回访电话。左伟对自己的要求是实行“首问制”,只要能亲自过问处理的,他一定会详细记录,限期调查、回访。有些陈年积案,需要乡信访部门接待处理的,只要找到他的,他也会亲自陪同,认真倾听事情原委,协同信访部门一道按程序处理。这种做法在公桥乡党政联席会议上被确定为“尊民”的重要体现。

左伟认为,广大乡村干部本身都来自农村,把群众当作自家亲人,把他们反映的问题当作自家亲人的事情来办,没有处理不好的道理。路不通、电卡脖、水患多,该乡七成以上的信访问题都是由贫困、落后引发的。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桥乡近三年来修建乡村道路21条计76公里,投入2000余万元整修改造水电,初步解决基础设施差的问题。

与此同时,“尊民”要体现在行动上。巩堰村倪学生一家4口人于1989年举家到山西打工,24年没有任何信息,2013年祖孙三代11口人突然返乡,要求乡村给予解决自家的集体承包地问题。乡党政一班人闻讯,主动上前,陪同他逐一走访全村群众,召开座谈会,动员家家户户腾出“分把地”,按分地时他家已有的6口人足额补给6亩6分地,让这起连法院也难以受理解决的难题圆满解决。

党委书记左伟和乡长刘金堂带头吃住在乡里。每天吃过晚饭后,左伟和乡长换上球鞋,带上手电筒,沿着不同的路线挨村转转。这成了他们的工作习惯。在乡村干部的眼里,这是“敬民”的举措。田间地头,村里村外,乡村干部亲力亲为,带着问题去走访,采取真摸、真化、真访、真管的原则,对摸排出来的问题逐一梳理,分别解决。三年来,全乡干部共走访信访群众1600多户,排查矛盾纠纷370余起,化解调处各类案件280余起。

“恤民”,在公桥乡干部看来,就是真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抓落实,绝不让信访群众无退路,走绝路,成为信访老户。对涉法涉诉信访,乡司法部门主动介入,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司法所长徐利介绍,邻里殴斗、社区矫正等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同时,乡党委政府实行了领导包案制、带案下访制、分级负责制、定期回访制等,强力入轨,有序推进。三年来,乡干部累计接访412批1217人次,受理信访事项403件,办理率达九成以上。

动真情,举真措,真解决问题,提升了干部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公桥乡就靠着这样的“三民”情怀和行动,打造了一方平安。

·本报记者 聂学剑·

新闻推荐

下午阜南县人民法院举行农民工工资执行款集中发放

11月2日下午,阜南县人民法院举行农民工工资执行款集中发放仪式,将执行到位的钱款发放到张某等25位农民工手中,拿到执行款的农民工兄弟对法院工作连连称赞。 韩奔本报记者聂学剑摄...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