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里种上爱劳动的种子

东营日报 2020-12-30 09:54 大字

张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才能和天赋的起源在他们的指尖上,形象地说,从他们的手指淌出涓涓细流,汇成创造思想的源泉。这句话道出了劳动的真谛。

家庭教育中,劳动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容乐观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似乎都缺了“劳动”这一环。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不需要参与家庭劳动。偶尔孩子想搭把手,家长还是一万个不放心。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变得漠视他人的劳动,把别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甚至恶化成不知感恩、任性妄为。

女儿两岁以后,开始进入调皮好动的“恼人期”。我的教育原则是抓大放小,但对劳动的尊重和引导,一点都不能马虎。

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陪女儿玩,她高兴地模仿青蛙,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姥姥洗了一盘葡萄,刚往茶几上一放,女儿借着高兴劲,一脚把盘子踢翻了,晶莹剔透的葡萄像玻璃珠子一样,滚得满地都是。我严肃地说:“姥姥辛苦地洗葡萄,你不喜欢吃没事,但不能打翻盘子,这样太没礼貌了!”在这之前,女儿即便调皮,也不过是孩子的小打小闹,我对此十分了解,不会过分苛责。但这一次,她发现我板着脸,确实生气,开始奔向姥姥,说这说那,力图缓和气氛。我和姥姥一致表态,没有礼貌的孩子,大家都不愿理她。

女儿发现和好无果,开始捡地上的葡萄。晚上哄睡时,我抱着女儿,语重心长地说:“闺女,如果是你辛辛苦苦洗了一盘葡萄,妈妈给你扔到地上,你高兴吗?”她脱口而出:“不高兴。”我接着说:“姥姥每天很辛苦,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你没有帮姥姥,还捣乱扔葡萄,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你该向姥姥认错!”女儿会意了,马上去跟姥姥道歉:“姥姥,我以后不扔葡萄了!”道歉的话我没教她,是她自己说的。从她诚挚的眼神里,我能感受到她的道歉是发自内心的!

结合女儿的表现,我更是意识到,从低龄儿童开始,便应做好劳动教育引导,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把劳动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诚地敬畏劳动,尊重劳动。

后来,针对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劳动引导。比如,女儿不太愿意收拾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我便用做游戏的方式,说:“玩具和书籍都累了,让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这样一说,女儿就比较乐于接受,欣然收拾。如果我们进行比赛,则会比一比谁收拾得快,她收拾得劲头就更足了。游戏激发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然,女儿为家庭做出劳动后,我们会对她的劳动成果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奖励,从而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促进孩子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同时,我和母亲、先生约定好,谁也不能以劳动作为惩罚措施,防止孩子对劳动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厌恶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知道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国民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它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有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儿童和劳动少年对人们的看法,和没有真正劳动过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当孩子尊重劳动、学会劳动,他的内心会流溢着自豪和欢乐,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做人的尊严,因为这是他劳动所得。

(作者为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西郊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开业

本报讯12月20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西郊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开业庆典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分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康复医...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