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技术好,养蜂才挣钱! ”,“技术好,养蜂才挣钱! ”

德州日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摘要]我市蜂农在市养蜂学会帮助下,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本报讯(记者 张志宁)“蜜蜂冬眠,周围环境不能太嘈杂,如果蜂箱内温度过高蜜蜂分团,最中间的蜂王反因为得不到保护而死亡。” 11月6日一早,经市养蜂学会联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的专家和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来到位于平原县的市农业科技创新园,与平原30多名蜂农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同时,为平原捐赠了30箱雄峰和80个蜂箱,支持该县养蜂业发展。

前曹镇马铁村蜂农孙秀珍已养了30多年的蜜蜂,按照往年做法,在蜜蜂越冬时她都是把蜂箱放在马路边,并进行保温处理,但每年还是有大量蜜蜂死亡。在听了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桂芝教授的讲解后,她才知道原因。通过与专家的深入探讨,不只是孙秀珍,其他蜂农也掌握了新的养蜂技术,更深刻地认识到未来蜂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个标准蜂箱正常情况下年产蜂蜜40至50公斤,按每公斤40元计算,除去成本一箱蜜蜂创收1500多元。一个农户可以轻松养殖30箱左右,年收入四五万元绝对没问题。”市养蜂学会会长包永达给记者算起蜜蜂养殖的可观收入。

其实蜜蜂创造的价值远不止如此。据包永达介绍,养蜂业属于环保及“空中”产业,不仅少占土地、水等资源,而且通过蜜蜂的授粉,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让果蔬的口感和色泽更佳,创造的社会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00倍。

德州市很多县市区都有养殖蜜蜂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拥有较大规模蜂农400余家,年创造价值3.2亿元左右。虽然蜜蜂的保有量和产值连年增长,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信息难以沟通,使该产业难以长足发展。作为老养蜂户,包永达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

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5月,他发起成立德州市养蜂学会,让蜂农间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使大家抱团发展。同时,组织业内专家和外地养殖大户前来进行经验讲解,提升全市蜂产业的层次和水平。目前入会蜂农已有300余家。在此基础上,包永达注册成立德州沁润蜂产品有限公司,将蜂蜜、花粉等产品进行精加工,为蜂农们提供产、购、销、技术指导等服务,在解决蜂农卖蜜难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养殖蜜蜂投入少、当年见效,且劳动强度低,特别适合残疾人和贫困户。我们要以学会为载体,为更多人群提供技术支持和养殖设备,通过小蜜蜂让更多家庭脱贫走上富裕路。”包永达说。

新闻推荐

打造生态低碳高地 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科学发展在德州

梁希东宋延涛初秋访德州,硕果满枝头。看到的是繁荣场面、城乡巨变,扑面而来的是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中国太阳城、新能源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火炬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