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生态低碳高地 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科学发展在德州

枣庄日报 2013-10-26 13:21 大字

梁希东宋延涛

初秋访德州,硕果满枝头。看到的是繁荣场面、城乡巨变,扑面而来的是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中国太阳城、新能源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德州对“低碳”情有独钟,发展生态经济成为首选目标。同时,德州又对“幸福”孜孜以求,民生工程成为全市工作重点。这一张张名片就是德州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

美丽德州 幸福相伴

“一喜种粮不交税,二喜干活不太累;三喜上学不交费,四喜看病不太贵;五喜养老不犯愁,……”陵县后王社区党支部书记高明荣用《幸福(十喜)谣》表达出了喜悦心情 。

2011年9月,德州作出了建设幸福德州的决定,实施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完善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了社会管理创新;加大了财政对社会民生的投入。

据介绍,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9.86%;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220~240元提高到240~260元。农村校舍楼房化率提高到61%。全市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16331套(户),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9.8%,综合开工率居全省第二位。

到今年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4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2元,分别增长13.5%、1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跃居全省首位。

两区同建 全国典范

“搬进新社区住上新楼房,又在家门口上班。没想到咱也和城里人一样。” 说这话的是29岁的赵文娟,平原县王庙镇王庙社区居民,她所说的家门口上班就是在附近产业园区的恒丰纺织(平原)有限公司打工。

王庙社区居民的生活质变,源于德州市2008年启动的农村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顺利推进。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市已建成社区378个,15万农户住进了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社区。已配套建设产业园区876个,30万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农民来自各类园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

德州的大社区配套设施与城市一样,实现了水电路暖气等“五化、八通、八有”。民政、司法、社保等部门借助社区平台,开展了服务“十进社区”活动,让农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和服务。

两区同建找到了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城镇化的新路子,真正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德州因此也荣获了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案例奖。

低碳生态 生机频现

在德州,不仅楼房上面有太阳能热水器,街道两旁有太阳能路灯,单位安装有太阳能空调,就连一些企业的厂房顶上也建起了太阳能发电站。

早在2007年就着手发展生态经济的德州,目前正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平台,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一是结构调优,产业转“绿”。德州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低碳微排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新能源规模以上企业达149家,太阳能光热利用走在世界前列。风电设备制造业和以功能糖、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生物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搭建载体,优化格局。德州市县两级都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项目发展、招商引资坚持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发展引进低耗能、低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三是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实施“大规模引进、大规模提升、大规模对接”人才工程, 2012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4家。

眼下,德州正紧紧抓住“一圈一带”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力争到2017年打造15个销售收入过百亿、30个过50亿、60个过30亿、100个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新闻推荐

德州平原大学生自造飞机花费1.4万元圆了飞行梦

5月3日,王双健正在自家的仓库内摆弄一架飞机,好奇的村民们围着他问个不停。热心的王双健给村民演示着,熟练...

平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