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滁州棠梨诗会作品选
第一届滁州棠梨诗会共有42人参与创作,诗130首,词30首,曲1首,散文1篇,赋4篇,现代诗5首,联1副,计172首(篇、副)。
棠梨花开
李继山(滁州)
其一
长山十里鹿梨开,一夜春风白雪皑。
鹤舞祥云晴万里,崖腾紫雾润千垓。
蔷薇绽处溢香韵,杜宇啼时滚响雷。
几抹丹霞桃李艳,八方骚客踏歌来。
其二
是雾是云疑是霞,抟抟簇簇满山涯。
薰风送暖铺琼翠,清露润滋裁玉葩。
蝶沓粉颜屏画舞,客来香袂韵间哗。
轻吟骚雅觴醇醁,永古琴心醉月华。
其三
罗顶千寻笼紫纱,棠梨绽放映天涯。
寒山清露满坡雪,冷月柔风遍地花。
欧令文趋秋岁远,子规啭趁蛰雷赊。
东君邀约梦中客,八皖纵横俱是家。
七律·春游长山
朱敏(宁国)
云谷棠梨开似雪,春光催起软莺儿。
凝眸每醉泉边蝶,驻足还倾陌上枝。
隔岸何人垂钓影,临风倦客咏鹅姿。
来回千里终无悔,罗顶欣逢步未迟。
清商怨·咏棠梨花
哈锦祥(定远)
长山春色关不住,丽莺声啼处。垄上银花,雪飞阡陌路。蝶舞峰前琼圃,若铺霜、径深幽素。玉雨纷纷,兰溪游客语。
五律·罗顶棠梨诗会闲吟
张银辉(天长)
罗顶未惊雨,唯添一谷云。
清风可人意,秀木曳仙裙。
群玉枝头见,好怀溪畔醺。
归来犹恍惚,鸡犬远相闻。
词三首
崔通宝(来安)
踏莎行
三月深春,满天飞絮,长山百里无新故。文朋同上五湖山,棠梨万朵因风舞。朗日高悬,远乡低树,弯弯曲曲皆村路。高歌一曲说心思,情深惹得行云驻。
蝶恋花·梨花
廿里青山披白缟,和煦春阳、淑气催寒杳。地阔天高云色俏,游蜂舞蝶啼黄鸟。雨霁枝头新梦绕,倩女佳男、花下情难了。把手徘徊忘怨懊,人生从此情绵渺。
鹧鸪天·赏长山情人谷棠梨有感
雨后长山色葱茏,棠梨万朵绽春风。多情谷里蝶双舞,古坝波前人独慵。留好梦,忆芳宫,当年颜色压花容。今朝又见甘棠好,开向龙钟一老翁。
诗两首
李德新(长山正德·滁州)
五律.棠梨祭
瓣瓣棠梨落,清明作雪飞。
扶摇千万里,直破九天围。
寄我平生愿,携亲浴日晖。
魂同今夜梦,共向五湖归。
注:五湖,五湖山,长山之旧称。
清明节过棠梨谷三官坟
万年铁石不枯身,
千古英雄一捧尘。
谁祭青丘披缟素,
棠梨飞雪掩荒春。
注:三官坟,棠梨谷月亮山之三名无名义士墓,墓以长山铁石堆砌,《德馨居文稿》有记。
律诗·滁州《棠梨诗会》感怀
李正国(合肥)
琅琊古韵佐篇开,带雨梨花唱主台。
山顶异香留客久,峡渊清气逼人来。
儒贤锦构吟峰动,唐宋兰章感月裁。
云透嫏嬛旗帜鼎,尔余掩卷枉崔嵬。
棠梨花诗会
魏来安(来安)
一夜春风河边柳,几许杏花戏寒流。
翠草远处隐隐绿,梨花满枝疑雪球。
农庄飘香引众游,客醉梨乡墨文修。
烂漫山村馨换早,雪海深处婧影留。
游靓丽的新对河桥
杨定秀
春天,风和日丽,我们来安朋友乘车前往新建成的来安对河桥观光采风。
对河桥位于来安县老城区十字街口向东约二、三里处,是通往本县数个乡镇和天长市、江苏扬州、六合的交通要道。我们一行三十人,乘交通车到了对河桥边下车,大家惊喜的发现新桥好雄伟壮观呀!惊喜之余,触景生情,我脑海像闪电般的追忆往事……
时光退回到四十年前,来安县历来有条来河贯穿县境数十里。那时,河床狭窄,水流污浊,浅浅的河堤上杂草乱生,稀稀的茅屋人家和田野庄稼,人烟稀少,有一座旧桥(即旧时对河桥)相通河两岸边。记得当年(1975年),山洪暴雨,来河猛涨水位,急流冲堤,波浪似潮摧,曾使沿河两岸千家万户受水淹,夜晚瞬间低凹处房屋、良田、庄稼遭水淹,多悲痛!对河桥及县城东门大街也遭水淹,人困其中。各级党政机关单位紧急组织人员奔赴灾区,施救受灾群众并妥善安置。
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关怀下,人们灾后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现今,喜见在原旧桥址上,新建设的桥,它是对河两岸凌空飞架的钢筋桥梁,彤红色弓曲形的桥梁柱上,挂满了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热情欢迎四面八方来的宾客。桥面上铺柏油马路,马路中间是宽宽的四道快车道,两道慢车道。在快慢车道之间设有隔离绿化带。在两侧慢车道旁,另设有高于慢车道的来往人行道。新对河桥式样新颖,科学先进,不仅壮观雄伟,而且永固千秋,造福人民,所有的人看到都精神为之一振,赞赏不绝。
对河桥两边,以前荒凉之地,现已建成多姿多彩耀眼的民房、商店、超市、酒楼餐厅、工厂、小区等。一栋栋高楼林立,街道马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昌盛景象。尤其那多灾的河床自上而下均已疏通拓宽,河堤也加高加固永无忧患了。
那常年积污杂乱的河边,早被清除彻底,并已修建成河边休闲园地。小径铺有石砖石阶,建有观景亭,亭中建有靠背长凳,供游人歇脚观光之用。在这里可以看到桥上车流不断,行人自由往来,天空白云飞花,云卷云舒。桥下碧水映蓝天,钓翁持竿垂钓在粼粼的碧水中。风吹绿树枝,枝上莺歌燕舞。远方麦田绿油油,菜花金灿灿。
流光溢彩的来安新对河桥。这里无处不是景,无处不风情,我们随意按下快门,都能留下美好记忆。
一条毛毯
刘汉章
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冬去春来80载。今年除夕我家年夜饭,四世同堂,温情浓浓。看着在蜜罐里长大的孙辈、重孙辈,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其中想起一条毛毯,想起一个恩人。
1952年秋,我考取滁县师范,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圆了读书梦,忧的是家里贫穷,拿不出钱置上学的衣被,急的团团转,度日如年。正在万分焦急中,施官区团委书记王凤年来了。他拎着一个包裹对我说:“汉章,不要着急。"当时我是学校团支部书记,算是他的下级。
他打开包裹,几件旧衣服下面是一个灰色像被子一样的东西。他说:“汉章啊,这是一条毛毯,还缺一个角。淮海战役我受了伤,应急时扯下一块包扎伤口。这条毛毯随我转战南北,在枪林弹雨中保留下来。如今送给你,伴随你开始新生活吧!"我双手接过毛毯,泪水夺眶而出,连声道谢。
这条毛毯伴随我完成了师范学习任务。寒冬腊月里,它给我温暖,给我刻苦学习的动力,伴随我送走了寒冷,迎来一个一个春天。
1959年国庆10周年,我结婚了。当时铺盖都是新的,但是我忘不了那条毛毯。我将它叠的整整齐齐,压在大红双喜的绸被上。外人不解其意,为什么新绸被上放着一条旧毛毯。只有妻子知道,舍不得丢掉贫困生活的“伙伴"。为此,她夸我是一个知恩的人。
婚后两年,第一个孩子出生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我从箱子里拿出那条毛毯,叠成三层盖在宝宝的摇窝上,让他也感受好心人的关怀。
新闻推荐
光华村里的舞墨人记天长市杨村镇农民书法家夏锡涛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