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滁州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登) ——2010年1月6日在滁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摘要] 关于滁州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登) 2010年1月6日在滁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财政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83175万元,占年初目标的 106.8%,占汇编预算的107%,较上年(下同)增长22.9%。其中地方收入完成370665万元, 占预算的112.6%,增长29.4%。
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72390万元,增长23.5%;非税收入完成98275万元,增长49.4%。
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059488万元(含省追加支出),占预算的168.7%,增长26.6%。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121912万元,增长28.5%;国防与公共安全62214万元,增长34.3%;教科文方面支出188280万元,增长7.1%(支出增幅不高的原因是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任务在2008年基本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178489万元,增长21.4%;医疗卫生90594万元,增长32%;环境保护与城乡社区事务104096万元,增长15.8%;农林水事务187897万元,增长106.4%;采掘电力信息等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支出58443万元,下 降7.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支出列报口径变化;其他支出39690万元,增长7%。
(二)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市直财政总收入完成253551万元,占年初目标的108.7%,增长19.6%。其中,地方收入完成97019万元,占预算的111.8%,增长17.1%。
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75437万元,增长16.7%;非税收入完成21582万元,增长18.4%。
2009年市直财政支出完成249031万元(含省追加支出),占预算的215.6%,增长45.7%。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30577万元,增长73.6%;国防与公共安全19855万元,增长22.3%;教科文方面支出22636万元,增长9.1%;社会保障和就业53701万元,增长9.6%;医疗卫生13258万元,增长103.8%;环境保护与城乡社区事务25401 万元,下降11%,下降的原因是上级专项补助减少;农林水事务67746万元,增长518.3%,主要是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导致增幅较大;采掘电力信息等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支出8331万元,下降4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支出列报口径改变;其他支出5138万元,增长6.5%。
2009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能力建设年”为抓手,坚持服务中心、服从大局,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力组织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预算和双超目标。经过努力全市财政总收入较上年净增12.7亿元,超年初目标4.37亿元,超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超”目标3.81亿元,提前一年实观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收入目标。市直财政收入增幅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县级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8个县市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2.96亿元,增长24.9%,天长市、凤阳县财政总收入分别超12亿元和6亿元。全市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17个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2.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以赴保增长。2009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把保增长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解决落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争取中央、省扩大内需投资近12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2.15亿元;扩大内需资金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到指定的项目,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全部用于中央、省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地方配套;其中省财政转贷市直的地方政府转贷资金1.13亿元,全部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市直部分医院和学校工程、滁河治理应急工程等公益性项目配套。积极实施结构性减税(费)政策,出台支持企业发展措施,全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5亿多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市已成立政府注资控股的信用担保公司8家,累计完成担保额11亿元,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大力推进家电汽车下乡,发放补贴资金6000多万元。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全年办理出口退税4.65亿元。
3.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64000多万元,增长69.9%,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亿元,争取上级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投资计划8500万元。全市“一卡通”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13亿元,争取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17700多万元。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各级财政当年共拨付保费补贴5300多万元,较上年增长1.3倍;截至年底累计参保农作物562万亩,参保牲畜18万头。全市25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列入国家新增投资水利项目,其中22座被列入第三批新增投资水利项目,总投资5.7亿元,占全省的40%。
4.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2009年滁州市实施三十二项民生工程,其中省规定项目二十八项,滁州市新增四项。实施省二十八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25.96亿元,受益面为400多万人次。
5.优化预算分配,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突破100亿元,较上年净增22.3亿元。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安排,更加重视预算分配和支出管理。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统筹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全面兑现,惠及教师37500名,兑现工资总量4.5亿元。政法系统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6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
6.完善体制机制,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各级财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大了财政管理创新力度。
7.严肃财经纪律,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扩大财政监督范围、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增强财政监督实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监督制度,规范了财政监督行为。在全市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1372个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自查,自查出违规单位68户,违规金额2055万元;对41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小金库”资金收入1078万元,对违规问题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理。
二、2010年预算安排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期目标为80亿元以上,增长18%,争取增长20%。市直财政总收入目标为289000万元,增长14%以上。其中地方收入预算为103700万元,增长6.9%。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预算安排86530万元,增长14.7%;非税收入预算安排17170万元,下降20.4%(主要原因是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改由政府性基金列报)。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市直2010年可用财力为131800万元,支出预算安排131800万元,同口径比较较上年预算(下同)增长23.2%。另外,根据省财政厅要求,2010年上级财政提前告知的专项补助3206万元列入市直预算,这样2010年市直财政支出预算为135006万元,增长16.9%。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27204万元,增长50.8%;国防与公共安全18020万元,增长27.2%;教科文方面支出17990万元,下降3.8%(加上下划区级管理的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2.2%);社会保障和就业16454万元,下降17.8%(下降的原因是实行养老金省级统筹,省预下达的养老补助资金减少);医疗卫生8496万元,增长38.6%;环境保护与城乡社区事务17691万元,增长7.5%;农林水事务8469万元,增长20.3%;采掘电力信息等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支出6302万元,增长22.9%;其他支出9590万元,增长27.6%。其中:预备费3200万元。
为圆满完成全年预算,2010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范财政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规范税收收入管理。坚持依法理财治税,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依法征收;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入库情况的监控,健全财税库银税收收入横向联网机制,完善部门沟通协调制度,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完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办法,规范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征收管理。强化收入目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努力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坚持关注民生,加快和谐滁州建设。全面实施省、市政府确定的三十六项民生工程,拓宽范围、扩充内容,新增的民生工程项目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儿童、社会福利等问题,着力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教育发展优先。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当年完成60%的改造任务。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困难救助、医疗救助标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就业岗位补贴政策,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治财政补助政策,扩大计划免疫范围。四是加大廉租房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快廉租房建设,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认真落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的照耀农村。以“百亿粮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明确投向重点,积极支持产粮大县、产粮大户和农业产业龙头化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和支持农民开展小型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机制上重点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化债成果,落实财政对村级经费的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
(五)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继续清理和规范财政供给范围,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筹措资金,保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政法系统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增长,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经费的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六)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强化绩效评价考评结果的运用,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巩固“金财工程”建设成果,加强财政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七)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
新闻推荐
攻坚克难 争先进位 ——天长市县域经济实现“三年倍增”侧记本报通讯员 李炳旺
攻坚克难 争先进位天长市县域经济实现“三年倍增”侧记本报通讯员 李炳旺
天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