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朗吟登琅琊
一篇横空出世的千古名文,成就了一座不朽的千古名亭;一座千古名亭,又推出了一座深沉厚重的文化名山。
这篇名文,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座名亭,就是被推为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首的滁州醉翁亭;这座名山,便是滁州城西南“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千百年来,滁州这一山、一亭、一文,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牵动了无数人的情思,亦留下无数文化名人追寻的足迹。
暮春三月,风和景明。三五友人结伴,兴致勃勃地登滁州琅琊山,游醉翁亭。一路上,萦绕于心的,自然是欧公《醉翁亭记》中那些早已熟读成诵的极生动优美的句子。而景区内,不胜枚举的题匾楹联,更增添了我此番畅游的兴趣。这些楹联佳句,或抱柱悬廊,或迎门挂壁,令人目不暇接,读来兴味盎然,随手一一录之。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是镶嵌于醉翁亭景区大门两侧砖壁上的一副门联,相传为清代全椒人氏、主持重修醉翁亭景区的薛时雨撰写。上联说的是,欧公虽去,但他的文章在、精神在、诗与酒的风采在,八百年来,引得无数仰慕者来此瞻仰敬谒;下联描写的是醉翁亭及周边的景色,点明此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形胜风光,令人无限神往。细心的游客发现,此联不仅字字精炼,耐人寻味,还巧妙地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
这位一生仰慕先贤欧阳修道德文章的薛时雨,在嘉兴、杭州等地做官时,处处以欧阳修为榜样,宽简爱民,刚直敢言。因经常为民请命,违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设馆教书,传道授业解惑。晚年返归故里,募资主持重新修建醉翁亭。醉翁亭修复告竣,薛时雨亲撰一篇《重修醉翁亭记》碑文,同时撰写了包括“欧门联”在内的一批景区楹联。
醉翁亭,无疑是整个景区最核心、最著名的景点。此亭依山傍溪而建,造型古朴典雅,精美绝伦,飞檐凌空挑出,给人以“亭亭玉立”的形象,体现了江南园林亭台的特点。相传,醉翁亭是欧阳修的好友、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于北宋庆历七年所建,供大文豪欧阳修和友人登山游乐时在此歇足,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便将此亭命名为“醉翁亭”,并作《醉翁亭记》一文。随着欧公这篇思想深邃、文采斐然的《醉翁亭记》广泛传诵,播誉四方,从而成就了醉翁亭“天下第一亭”的美名。
“翁昔醉吟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谴责何妨,把酒临风,只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蒿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长公墨迹长存。”这副长联,悬于景区主建筑醉翁亭最显眼的楹柱上。该联仍为这位乡贤薛时雨所撰。上联怀“古”,写当年欧阳修在滁州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示了被贬的原因,表现了欧公时时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豁达胸襟;下联写“今”,言所见景区荒凉的景象和自己凭吊时惆怅的心情。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为逮,奚自称翁。”这是醉翁亭内一副著名“吟醉翁”联,悬挂于醉翁亭中间的楹柱上。欧阳修曾在赠友人沈遵的诗中明白无误地解释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自号“醉翁”,不过是一种自嘲和玩笑。知滁三年的种种表现,既反映了欧公“贬来滁上”后寄情山水、随遇而安的风流潇洒,也体现出他为政勤勉、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此联构思巧妙独到,是一副不可多见的设问式对联。上下两联,都是设问句,只问不答,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另外,琅琊山景区二贤堂、让泉亭、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三友亭、琅琊寺、藏经楼等各个景点建筑,文辞绝妙、言简意丰的楹联对句也随处可见。
“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琅琊山以其灵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胜迹,惹得无数人向往留恋。
沿着蜿蜒而上的古老山道,我们一路观光,一路朗吟。品味眼前这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妙联佳句,探究楹联背后的有趣故事,更感怀一代先贤的风流余韵。
新闻推荐
近段时间,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复兴乡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抢收川芎的繁忙景象。复兴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川芎药材生产,今年全乡川芎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500亩扩大到5000亩。该乡分管农业负责人郑国林说,全...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