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沉潜浮现 □冯根林

滁州日报 2017-04-01 10:00 大字

[摘要] 沉潜浮现 □冯根林

作为土生土长的全椒人,我不知道陈浅这个地方名称的来历,实在是惭愧的。想问问熟识的几位文友,一直也不好意思开口,上网百度,也没有搜寻到,想必这个名字是深邃的,容不得常人窥见。

著名作家苏北,大名陈立新。有一次,我偶然遇见他,并有短暂的交谈。那次谈话的核心是“陈浅”,他问我全椒陈浅这个名称的源头,我没有答出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陈浅”的好感,他说这个名称真是特别美好而有意境,他还说他女儿的名字就叫陈qián——不知道是不是深浅的浅。交流中,我问起他的散文集《像鱼一样游弋的文字》中“罗汉狗子”是什么鱼,他叙说得栩栩如生。相形之下,我对自己不了解“陈浅”更是羞愧了。

虽然不知道陈浅的来处,但我查到了它的同音词“沉潜”,它的释义分别为:在水里潜伏,沉没;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集中精神,潜心。看着沉潜的这些义项,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些人的名字:张平、林如玉、曹丰华、刘羽……他们都是从陈浅出发的,也一直都沉潜着。

这几位文人,我是最早认识张平,因为他一直是作协的秘书长,也是《全椒报》副刊的主编。我的许多小文都是他过目斧正,然后出现在报纸上的。最近读到《今浦口》上一篇长篇专访,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张平报刊收藏的博客,才知晓了皖东迄今为止发现最久远的报纸——1892年的《申报》,被他珍藏着。直觉告诉我,他收藏着许多报刊,收藏着自己的职业(不少人不知道他在医院工作),也收藏着自己。他从不张扬,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写别人的,他也专门为别人刊发文章,很少发表自己的作品。他沉寂在文字的海洋里,像一名素质优秀的潜水员。

林如玉也是陈浅人,观其名,许多人误认为是妙龄女子。其实,他是文学男青年,而今已经是有成就的成熟作家了。《人民文学》“近作短评”获奖名单揭晓时,全椒作家林如玉获得银奖。林如玉现为安徽省作协会员,全椒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他致力于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等报刊,优质高产,著有小说散文集《谛听生活》。根据其小说《一元钱 两代人》改编的微电影《一元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仅全椒网上的点击量就超过了60万,该片荣获滁州市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百度知道”里居然有人问——全椒县曹丰华的书法作品值多少钱?可见他的大作已经不是一般的毛笔字了。这个书法家也是陈浅人。四年前的春天,县文联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尽快准备一幅国画作品,作为文化礼品赠送给意大利的一位省长先生。接到任务后,张乃冬、王恩环、曹丰华等三位书画家连夜构思选材,现场联袂创作,按时完成了精美的巨幅国画《牡丹图》。曹文华不仅写字,同时也写文。他的《毛刀归来》《二胡》《飘落山涧的叶子》《全椒东乡百子历史文化初探》让我长了许多见识。

在第五届全椒县文学艺术奖入围作品公示中,二十几个奖项中,林如玉出现了三次,曹丰华出现了两次,张平出现了一次。三人同乡同榜,这在全椒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最近,全椒县政协十届政协委员文化艺术界十人名单中,张平、林如玉和曹丰华全部在列,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到陈浅的另一位文化人理德公司经理刘羽,他也是十届政协委员之一,百度百科上有其人物简介。我与刘经理的交往,缘于《柳絮飘飞》。这本20余万字的拙作,成书于我病重期间。书如其人,第一版后,我发现书中毛病很多,就请求刘经理帮助重印。这个“生意人”从来没有跟我谈钱,他说印书款你随便什么时候给都可以。一个钱袋很轻的小文人遇到一个钱心不重的文化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本孤陋寡闻,水乡陈浅的文人远不止以上这几位。许多人依然沉潜着。

陈浅地处皖东滁河北岸,毗邻黄圩,与江浦县、和县隔河相望,是名副其实“鱼米之乡”,也是高僧憨山德清的故园。

沉潜不是为了浮现,但沉潜终将浮现。沉潜不是在水中沉没,而是思想感情的内省与收敛,是潜心的格局精神的凝聚。陈浅人文字里修心融净修行的功德,陈浅文化现象的深厚沉静淡泊,让我思考良多,受益匪浅。

新闻推荐

别让电子产品“偷走”你的睡眠

“世界睡眠日”前夕,记者采访发现滁城部分市民尤其是成年人存在睡眠时间不足的情况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