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推良种 拓宽粮食增产路 ——滁州市奋力推进“百亿粮仓”建设纪实之一本报记者刘世琪 张 杰
[摘要] 广推良种 拓宽粮食增产路 我市奋力推进“百亿粮仓”建设纪实之一本报记者刘世琪 张 杰
编者按:滁州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新贡献,2008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百亿粮仓”的宏大战略构想,编制了《滁州市“百亿粮仓”建设规划(2008-2020年)》。在各级政府和农业战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奋力实施,“百亿粮仓”建设初战告捷。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年,全市粮食总产在去年84.7亿斤的基础上,可望跃升到86.6亿斤这一新台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百亿粮仓建设的关键,就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种粮效益,而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并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报从今天起刊发系列通讯,从提高农业产能和比较效益的角度,再现滁州市奋力推进“百亿粮仓”建设的铿锵步伐。
金风送爽,庄稼黄熟,正是收获的季节。广袤的皖东大地,一部部联合收割机马达轰鸣,成片的水稻像波浪一样被整齐地推到一边,一台台小型拖拉机穿梭般地将如山的稻子运回村庄,丰收写在一张张满是汗水的农人们脸上。
市农委总农艺师李广厚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是滁州市“百亿粮仓”建设的第二年,进展总体顺利,“保午”目标已圆满实现,秋粮生产势头很好,全年粮食总产可达86.6亿斤,比去年增长2.24%,是第六个丰收年。其中小麦总产持续攀升,再创历史新高,达29.76亿斤,比去年增长2.8%;水稻总产取得新突破,达49.92亿斤,比去年增长1.62%。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建设“百亿粮仓”,努力扩大良种种植面积是前提。去年以来,滁州市以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良种产业体系,为打造“百亿粮仓”当好先锋。
9月底的一天,记者跟随市农委种植业局组织的全市百万亩超级稻示范观摩活动,对种子工程进行了实地采访。
全椒县六镇白酒村一块核心试验田里,分别种了10多个品种的水稻。经过现场对穗数、粒数、颗数、穴数等进行比较,当场认定了其中的佼佼者。市种植业局局长兼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朱国美告诉记者,每年都要进行这样的比对,把优质种子选出来,为粮食高产服务。
据了解,滁州市努力加大种子科研投入,积极主动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合作,去年引进新品种100多个,并认真做好观察鉴定和试验筛选工作。加强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加速良种推广,形成市、县(市、区)、经销大户的新品种试验、示范网络,为新品种、良种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可靠基础。努力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了10万亩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合作,培育壮大种子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在优势作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种子上加强和种子经营单位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技术、资金优势,着力打造一大批种子龙头企业,推动市场竞争,打造优势品牌,提高地产品种市场占有率。大力实施小麦、水稻等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大大提高优质专用小麦、超级稻等良种覆盖率。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扬优成势做大做强 ——滁州市现代粮食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本报通讯员 张国江 本报记者 戴有胜
扬优成势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粮食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本报通讯员 张国江 本报记者 戴有胜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