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印象张华 ——读《爱的细节》随想俞凤斌

滁州日报 2010-07-30 17:58 大字

[摘要] 印象张华 读《爱的细节》随想俞凤斌

由于工作性质和所任职务原因,市里一些作者常常找上门,要我为他们的作品写序,我总是以种种理由婉言推辞,但也有推辞不掉的,只好尽力而写。回想起来,到目前为止,也可能是到此为止,我总共为5本书写了所谓的序。这其中就为张华先生写了两篇序,一篇是序他1997年出版的《梦的追求》,一篇是序他2004年出版的《文化全椒》。张华先生个人目前出版了三本书,开了三次座谈会,我写了两篇序,参加了三次会,可见我与张华先生的缘分、了解和友谊了。

我和张华先生是老乡,两人同为全椒县人,又同居当年城东小十字乡。这么说,是因为今天的十字镇已并进了当年的谭墩、陈浅、界首乡,十字乡范围大了,成了十字镇。但我认识他却不是在家乡的黄土地上,而是在报刊上、文章中。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常在《滁州日报》、《安徽日报》、全国报刊上看到署着“张华”名字,写赞美我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景的文章,读后很使我振奋,也很使我惭愧,因为那时我也在学写“豆腐块”文章,但很少写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景。今天这仍然是我的心愧和心病。后来几经探问,方才知道这位“张华”不仅是我的同乡,而且正在我读高中的学校——十字中学教书。于是,文章铺路,相识在故乡。几年后,由于张华先生愿写、会写而被特调到县广播电台当记者。恰巧这时我也从地委宣传部调到滁县行署广电局工作,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从此对张华先生开始由相识到相知。我当时分管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一年一度的广播电视好稿评选,总是能见到张华写的稿件,并且多为写群众心声和为民鼓与呼的内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多为民生稿件。由于他的稿件写得深刻、生动、活泼、精彩,年年榜上有名。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同事最知情。我渐渐地从张华那体裁多样、生动精美的作品中窥见出他的坦荡、敢言、真诚、执著的人品来。简言之,就是文章使我认识了张华,共事使我深知了张华。

2000年张华因工作能力、写作水平和小有知名度,调到了县政协,先做秘书,后当文史委负责人。我们这些基层人都知道,政协虽然不像政府那样车水马龙,但也是四大班子或说五大班子之一,决不像外人所传只是“喝喝酒”而已,有许多事还是要与党委、政府联动的,要虚功实做的。作为小秘书更是有许多具体工作和杂事要做的,特别是文字秘书,更是很难闲下来,大到工作报告,小到领导学习发言。据我所知,当时全椒政协许多材料都是张华撰写的,并且质量较好。政协有一大特点,就是广交朋友,和社会各界广泛联络。交友联谊少不了吃饭喝酒应酬,这是中国特色。这一特色越到基层越是鲜明。有人曾形象地说,当今社会,电视是“情人”,喝酒吃饭是“二奶”,这两样最耗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要是迷上了这两样,肯定做不了学问。再就是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全面繁荣,但许多人的心却浮躁了,出现了商场竟争、官场纷争、情场乱争等等不和谐的明争和暗争的生存状态。由此,那时我想:身处这样繁忙的环境,面对这样充满诱惑的世界,张华的心还能静下来吗?还能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吗?还能继续着文学苦旅吗?后来,当张华先生把厚厚的《文化全椒》书稿放到我的办公桌上,我才深深感到自己是杞人忧天。原来今天的张华还是昨天那个张华,没有被污染,没有浮躁,没有中断文学之梦,而是继续笔耕不辍,并且厚积而薄发!张华先生让我又一次刮目相看。所以,当张华先生提出要我为《文化全椒》写序,我欣然同意了。因为我被打动了。有人说,作品看人品。我说,真正的文化人,有了好人品,一定会写出好作品。

《文化全椒》出版以后,在全椒引起了较大反响。这其中在领导层的反响就是如何使用张华,发挥他的才能。当我从“小道消息”得知这一信息后,马上想到他最佳去处应该是县文联。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领导通盘考虑,张华被县里重用,但安排的职务是县残联主要负责人。据我所知,当得知这个决定后,张华先生没有再力争到文联,而是愉快地到残联报到了。文联、残联虽一字之差,但工作性质、服务对象完全不一样。可是张华先生到任后,很快就转换了角色,适应了岗位,摸清了规律,抓住了重点,打开了工作局面。当时市残联主要负责人是我在地委宣传部时的朋友,他告诉我,全椒县残联工作,张华到任以后,起色很大,许多工作在全市领先,在全省先进。在此,向大家通报这些情况,就是想告诉同志们:张华做人是认真的,做文是认真的,做官也是认真的,虽然是个小官,但小官也是官。

张华先生是2006年4月到县残联当领导的,今年4月正好是四周年。就是在这个特别的四月,他又给我们一个惊喜:一本新的散文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书名很温馨:《爱的细节》。有人说,细节决定爱的成败。张华说,细节的爱是最动人的。我说,细节的爱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残联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残联工作是关爱工程。张华既为爱而工作,又用爱而写作;他既有大爱,也有爱的细节。

最后,我还想重复我曾经说过的两句话。一句话是我看到一则广告后联想到的。那广告词是:学琴的孩子不会坏。由此我联想说:读书人不会坏,写书人难变坏。我为有在座的这么多读书人、写书人的朋友而高兴。我为有张华这样的同乡、文友、写书人而骄傲。另一句话就是:好领导不一定关心文化人、重视文化事,但关心文化人、重视文化事的领导一定是好领导。全椒县的领导多年来关心文化人、重视文化事。这是全椒文化人的幸福,这是全椒老百姓的福祉。

以上是我对记忆中张华的回想,是我浏览《爱的细节》后的随想,是我参加今天会议的感想,一家之言,回想不一定全面,随想不一定扣题,感想不一定在理,请大家指正。

新闻推荐

打造休闲欢乐谷 铸就魅力后花园 ——琅琊山旅游区发展战略规划要点解读

打造休闲欢乐谷 铸就魅力后花园琅琊山旅游区发展战略规划要点解读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