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 追赶跨越催人奋进 ——本报记者“盘点”两会“之最”

滁州日报 2010-01-11 18:20 大字

[摘要]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 追赶跨越催人奋进 本报记者“盘点”两会“之最”

年龄最小和最大的委员

本报记者  蒋海潮

记者在“两会”现场采访时发现,在代表和委员中有这样一部分特别的人,他们或是拥有青春的脸庞、或是顶着满头的白发,他们就是两会中年龄最小和最大的代表委员,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80年代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年龄最大的委员已经年过花甲、鬓染风霜了。他们因为处在委员年龄阶层的两极而显得特别。

唐颖委员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政协会议了,她既是委员又是共青团界别的小组召集人,可以说是80后委员的代表之一,也是年龄最小的委员之一。在会场上,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会前她熟练而有序地忙碌着会务工作,讨论发言时她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观点有力,聆听报告时她安静思考、认真笔记。当记者问她第二次参加政协的感受时,她侃侃而谈,作为一名年轻的政协委员,她也向记者表达了她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民生方面的一些热点,比如大学生就业、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等。作为80后年轻委员的代表之一,她对记者说,在感到荣誉的同时更多的是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民族宗教界别的张恩麟委员生于上世纪40年代,迄今已经参加过3届政协,是个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老委员”。张老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他参政议政的热情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他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写很多提案交付大会,这次参会就又写了3份。当被问起参加大会以及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时,张老的语气顿时高昂起来,他说:“滁州经济发展鼓舞人心,城市建设振奋人心,滁州人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最新潮的政协委员

本报记者  张开兴

市民们对2010年滁州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哪些期盼,与会的代表委员们各施其招征集着来自市民心中最诚挚的心声。这不,记者在本地网络论坛上“冲浪”时,就发现了来自全椒的政协委员“围裙妈妈”很新潮地在网络上发帖征集民意,并留下了她的个人QQ和邮箱。

“最初发帖只是想调查一下大家关注点在于哪些方面。”“围裙妈妈”告诉记者:“没想到的是,帖子一经发出,在本地网友中间吸引了不少的点击,网友们纷纷发帖表述自己的意见,不少人还私下通过QQ与她交流”,“网民们关注焦点主要还是交通、环保、医疗、老城区改造等,但不少人的观点略显粗糙,具体的数据和内容等都有待补充。但多数人的意见建议还是很真实的,不少问题都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

或许是存在一定顾虑,“围裙妈妈”没有告诉记者她的真实名字,只告诉记者自己属于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不过,在与记者的聊天中,“围裙妈妈”一直认为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于此来自基层的声音有助于通过他们传递到两会之中,最终再反过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或者在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本报记者  晋 群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全市各地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普遍关注民生问题,分组审议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是“民生工程”。

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依靠,贫穷孩子上学有资助,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有救助,弱势群体社会保障越来越多……代表和委员们一再地呼吁。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实施安徽省28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滁州实际又新增了教师和卫技人员招录及卫生院职工、农村教师住房四项民生工程,让民生工程的“阳光”普照皖东大地,上学、就医、社保、住房等一个个惠民项目化为春风秋雨般的“甘露”,润泽着皖东百姓的心田。

民生事业是国之根本,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实际行动。通过强力推进民生工程,不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而且切实有效地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和谐基础,明显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滁州市实施民生工程3年来,已经直接惠及400多万人次,困难群体的生活、求学、就业、医疗等有了基本保障,从而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基础的日益巩固。实践证明,民生工程顺民心、合民意,已经成为凝聚民心民力、建设和谐滁州的重要抓手!

政以民为本,政以民为天,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此次“两会”,无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在分组审议和座谈讨论会上,市领导都多次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要求全市各地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务必要把民生工程列为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切实做到重民生、解民难、造民福、谋民利,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市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加速推进,一个个民生保障制度的陆续出台,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过得越来越美好。

提交提案最多的委员

本报记者  朱丽丽

在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来自滁州市各行各业、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提提案、献计献策。这期间,记者大致统计了一下,今年大会上提交提案最多的仍是素有“提案大户”之称的雷程良委员。来自特邀界别的雷程良委员今年独立提交的提案有《实行公平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完善缝房、廉租房建设和分配的建议》等16条,每条提案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百姓民生紧密相连。

雷程良是市二、三、四届政协委员,现任滁州铁路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从上世纪末,针对滁城100多台小锅炉烟尘污染环境状况,他深入洗浴、餐饮、宾馆锅炉现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经过8年不懈努力,2007年4月市政府发出通告,限令在滁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污染小锅炉必须于2007年8月1日前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从2002年起,他连续5年在市政协全会上针对机动车乱停靠、货物乱堆放、摊点乱占道作了提案或社情民意反映,2006年,市委、市政府将治理“三乱”作为市容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 

任职期间,雷程良先后提交政协提案120余项,提案量多质优,其中两项分别被评为市政协二届、三届“优秀提案”,他本人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市政协优秀委员。

记者最不一般的感受

本报记者  张文兰

参加“两会”报道多年,今年的“两会”让记者体验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感受。新形势新任务,新滁州新景象,一系列的新鲜感,为争先恐后的新闻媒体增加了足够的新亮点。

记者穿梭于各代表团讨论会场时发现,今年代表们的表达意愿很高,发言踊跃程度超出了往年,“争抢”话筒的情况经常发生,而且代表们发言的实话多了、套话少了,调研更扎实了,观察问题视角更广,对问题分析更深入,资料更详实。

定远代表团杨昌林代表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听了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来没有这次听后让人动情,激发人心。这个报告让全市人民都扬眉吐气。”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赵东霞代表在抢先发言中认为,全市发展亮点纷呈,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争取15%的预期目标,跳一跳、争一争是可以完成的。“报告字字珠玑,没有空话废话,含金量很高”,这是各代表发言时的一致感受。

在凤阳代表团记者发现,代表发言的“表态”少了,而发表意见和建议的人多了,往往是一开口就直奔主题,表达出渴望发展、加快发展的愿望。

在代表驻地,记者看到,不管是县(市、区)领导,还是来自农村、企业的基层代表,大家都在为准备议案、建议或发言材料而忙碌着。不少代表开玩笑说,滁州400多万人民选了我们,每位代表肩负着1万名群众的重托,如果不认真开好会,回去如何向父老乡亲交待?

2009年是滁州市化危为机、奋力爬坡、全面突破、广获好评的一年。2010年是实现“双超”和“大滁城”建设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回眸“两会”,发展的主题始终那么清晰,和谐的氛围始终那么浓厚,民生的强音始终那么突出,带给人的是温暖、感动和振奋。

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焦点

本报记者  蒋海潮

记者在今年“两会”现场采访中发现,代表委员们在审议或讨论中关注最多的话题是“百亿粮仓”、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大滁城”建设。还有相当一部分代表委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他们为民鼓与呼,提出建议和思路。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如何使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公正,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来自社科界的李玉明委员提出了城乡教育布局需要均衡化的问题,他建议加大对农村和一些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资金投入。来自教育一线的赵红委员提出了要加速教师队伍融合、促进教师换岗交流,对较薄弱学校进行教育硬、软件方面扶持等建议。民盟的杨庆毅委员针对滁州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议市政府统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办好适合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

除了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设施建设、大学生就业、留守儿童成长等等都在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之列。来自滁州汽车站的卢平代表提出在大街上设置适合滁州市民的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美化了市容市貌;她还建议在新华书店中辟出专门的读书空间,让淡淡书香和学习热情同时释放。来自南谯区的袁同贵代表和来自来安的戴青松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城际公交的问题,希望在滁州和乌衣以及滁州与来安之间建立起公交线路。

时间最长的一次掌声

本报记者  张 杰

1月9日上午,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上,当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执行主席韩先聪宣布江山当选为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全市人民的掌声,是全体代表的重托,更是全市人民的重托。

步出会场,代表们说起那一刻时,心情均十分激动。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具体谋划了今年的发展大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按照既定的目标去落实,滁州大有希望;作为一名市长肩负着带领市政府一班人落实目标责任的重任。因此,这是神圣的一次投票,代表了全市人民的心声。

代表们认为,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项主要指标全面突破,在实现“双超”发展目标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多年来首次全面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速都进入全市前列。成绩十分可喜,令人振奋。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打好基础的最后一年,是实现“双超”和“大滁城”建设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也是滁州乘势而上、力争有更大作为的重要一年,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又感到光荣和自豪,因为,这样一张美好的蓝图将经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变为现实,怎能不令人激动。

江山在当选市长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一张选票,就是一份信任,就是一个期待,就是一声重托。他向全体人大代表并通过他们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一定要全力以赴当好滁州人、说好滁州话、办好滁州事,努力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作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带头做事,同时要带动班子做事,进而引导全市上下做事,切实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执行好,把市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好、实施好、完成好,让党组织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

“两会”最热门的话题

本报记者  张文兰  蒋海潮

去年滁州市取得的成绩有多少,“两会”的热门话题就有多少,但委员们谈起最深的感受、最关注的事还是如火如荼的“大滁城”建设。这些感受不仅来自于政府工作报告实实在在的数字,更来自于现实生活中那些真真切切的变化:道路变宽变美了,城市规划合理了,城市品味提升了,滁州人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精神风貌提振了……代表委员们这些议论纷纷的声音不仅是“大滁城”建设在基层的回响、在人民心中的共振,更是滁州人民对“大滁城”建设认可、支持与参与的明证。

来自凤阳工会的刘学梅委员一来到滁州,就感慨滁城“几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高楼小区鳞次栉比,大道小路纵横有序,原先印象中那个不起眼的、土里土气的“小滁县”,摇身一变成了拥有了现代时尚气息的“大滁城”。

全椒县的80后委员张艳虽然年纪轻,但对“大滁城”建设的认识却很有见地,她认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大滁城”建设战略是一项利市利民的措施,只有现在实行“大破”,才有滁州未来的“大立”,现在“大滁城”建设越来越得到市民的拥护,各项措施也深入人心,“大滁城”建设的路会越走越深入、越走越顺利,相信全市人民共同梦想、共同谋划的那个“大滁城”时代已经为时不远。

来自民族宗教界别的孙中华委员兴奋地对记者说道,“大滁城”建设在滁州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定远代表杨昌林谈起“大滁城”建设的数据更是如数家珍:2009年,大滁城“131”组团完成投资61亿元,超过“九五”、“十五”累计投资总和,而今年则更要舞好这个龙头,“131”组团争取完成投资150亿元,中心城市力争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0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100公里、开工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杨昌林代表兴奋地“预言”: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一个崭新的滁州将很快呈现在大家面前,滁州百姓都对“大滁城”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王秀芳来滁调研指导学习实践活动 江山 李维勇等陪同

王秀芳来滁调研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江山 李维勇等陪同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