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赏析 复游于赤壁之下 走近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西安晚报 2020-09-13 04:00 大字

苏轼《治平帖卷》中的东坡先生像宋人《赤壁图页》苏轼行书《治平帖卷》《盛制帖页》 米芾《题王诜诗词帖页》苏轼《灼艾帖卷》 欧阳修

□李梅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

2020年9月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亮相文华殿。78件套文物艺术精品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勾勒出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举办以文物艺术品为载体,展现苏轼艺术造诣及其人格风范的展览。苏轼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治平帖》,与苏轼并称“宋四家”的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真迹,以及1949年后首次展出的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等精品在展览中亮相——

四大单元精彩呈现

苏子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

“诗人、书法家、美食家、哲学家……现代人为苏轼贴上了很多标签,苏轼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轶事。对不太了解宋代文化史的人来说,苏轼更像是一颗文曲星横空出世,凭着天赋异禀,在中国文化中熠熠生辉……”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介绍,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以及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还有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这些艺术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艺术品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在展览布局上,本次苏轼主题特展希望通过空间和色彩的引导,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前殿的新建景观通过投影苏轼最广为流传和脍炙人口的诗词,配以符合诗词意境的院藏宋画,展现苏轼的重要人生阶段,留给观众与苏轼对话的遐想。景观采用半透纱幔与框架进行围合,以“灰空间”的手法构建温文雅致的空间意象。后殿喷绘场景的灵感来源于院藏马和之名作《后赤壁赋图》,该设计通过将小舟与仙鹤形象做成微动画,更加生动地向观众展现苏子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有孤鹤横江东来”的场景。画作本身的静和一鹤一舟的动相互衬托,灵动有趣,发人深思,意境深远。

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胜事传说夸友朋”。苏轼生活的时代,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友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为大家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第二单元为“苏子作诗如见画”。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

第三单元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时人赞誉,他所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书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不仅以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地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本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为大家呈现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的苏轼形象。

“我书意造本无法”

苏轼真迹:引领宋代“尚意”书风

苏轼本人亦是书法家,师从前人又有独创,是宋代书法“尚意”新风的实践者。正如展览名“千古风流人物”,此次展览展出了大量苏轼及其同时代文人创作的诗词与书画。其中,大家最关心的苏轼真迹包括《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题王诜诗词帖页》《三马图赞并引残卷》《治平帖卷》《归院帖卷》《春中帖页》等都出现在此次展览中。

本次展出的《治平帖》卷,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这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该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苏轼时年三十余岁。赵孟頫称其“字画风流韵胜”,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也是现场被围观最多的一件展品。

《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则是苏轼书法由早年步入中年的佳作。策展人郁文韬介绍,这个合卷是苏轼写给陈慥的两封书札。陈慥是苏轼老乡,少年时放诞不羁,嗜酒好剑,常佩剑与苏轼游,谈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虽家有千金,但晚年的陈慥皆弃而不取,隐于黄州,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这和苏轼志趣十分相投,苏轼被贬黄州时,屡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两人交往甚厚。在《新岁展庆帖》中,苏轼谈及与陈慥和李常相约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这时,苏轼才买了几十亩地,自耕自种,又造了新居,因此在信中,苏轼除了向陈慥说明近况外,还约陈慥和他们的另一位友人李常一起来黄州相会,共享新居竣工之喜。《人来得书帖》中提到陈慥之兄陈忱过世,苏轼致以哀思并对“笃于兄弟”的陈慥加以宽慰,同时为自己无法亲去灵堂拜祭而深表愧疚,信末“苦痛”叠文的书写,更将苏轼信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两帖书写时间相近,并且在历史上长期被共同保存,因而被合装为一卷。其笔意自然生动,情致俱佳,为苏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胜事传说夸友朋”

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同时,展览亦见大量宋元名作孤本,如欧阳修《灼艾帖卷》、蔡襄《京居帖页》、傅尧俞《蒸燠帖页》、吕大防《示问帖页》、蒋之奇《北客帖页》、黄庭坚《君宜帖页》、李之仪《汴隄帖页》、米芾《盛制帖页》、鲜于枢《海棠诗卷》、吴镇《墨竹坡石图轴》、马和之《后赤壁图卷》等。展现苏轼交游与影响之外,这些作品也为观众带来最为纯正的宋元时代气息。

展厅入口不远,便看到欧阳修的《灼艾帖》,此帖为欧阳修传世书法的代表作。苏轼参加贡举时,主考官欧阳修对他大为激赏,二人由此结下深厚师徒情谊。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入京参加贡举,欧阳修是主考官。据传,当时他看到苏轼的文章相当精彩,暗自猜测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之作,为“避嫌”,就将之定为第二名。于是,苏轼只因欧阳修的“清廉”而与状元擦肩而过。但二人的师生关系就此定下,且情谊甚好。此次,还同时展出了宋拓《苏轼书丰乐亭记》,为苏轼的老师欧阳修所写。据记载,师生二人情感甚笃,每逢路过欧阳修居住之地,苏轼总要上门拜访。欧阳修去世后,其写下千古流传的《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的地方滁州官员,找到苏轼,希望苏轼能把这两篇铭文写下来,苏轼欣然答应。苏轼以自己最具代表的大楷书风格写作该诗,态度十分庄重。苏轼辞世后,朝廷禁止他的诗文,其所作碑帖亦被销毁,这两件也不例外。因此,在刻成之后,销毁之前所拓的拓片弥足珍贵,而此次展出的展品就是拓片原物,是难得一见的碑帖珍品。

宋四家“苏黄米蔡”的作品也罕见地同场展出。其中,“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艺术成就最高,也与苏轼最为亲密。此次展出黄庭坚的《君宜帖》,是除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寒食帖》题跋外,黄庭坚直接提及苏轼的唯一一件墨迹。他在该信末尾附言称“东坡诸书一借”。米芾《盛制帖》是米芾早年的作品,字势飞动、笔墨清润,反映了米芾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蔡襄的为人与书法都是苏轼极为推崇的。苏轼称赞其书法“独步当世”“本朝第一”。展柜里的《京居帖》,是蔡襄写给友人的一封问候信札。前半部分以行书为主,后面逐渐转为草书,从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蔡襄在这两种书体上的高超造诣。

此次展出的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的存世墨迹《苏轼海棠诗卷》,是其代表作之一,所录正为苏轼名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这首著名的七言古诗,是苏轼在黄州寓居定惠院时所作。一次外出,苏轼发现自己居住的定惠院不远处有一株自己家乡常见的海棠花。因此,他感到花与人同,海棠亦是流落黄州客居他乡。在此诗中他以海棠自喻,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诗人赞美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自身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最得意之作。正因如此,鲜于枢书写时也颇为着力,通篇大草书风格,元气淋漓,一气呵成。

苏轼为北宋诗人林逋的《自书诗》的题跋,也是重要展品之一。林逋是宋代重要的隐逸诗人,也是苏轼好友。他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林逋曾命童子有客人造访即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展出的这件作品不仅是林逋诗书合璧的精品,后又有苏轼诗跋,两大诗人诗作同出,十分难得。此跋和《题王诜烟江叠嶂图》不同,是现在唯一保存在原件背后的苏轼题跋,距今已有一千余年。苏轼题跋的这首诗也是后世名作之一,诗中谈到林逋人格风范,卷后有明代人王世贞题跋。王世贞认为,林逋本为隐逸诗人,并不为人所知。但正是苏轼对林逋的推崇,让后人对林逋认知增多。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笠屐像被誉为经典范式

后世关于苏轼形象的想象很多,展览用不同的方式让观众一窥究竟。苏轼最为后人称道的当然是其文学造诣,而其诗文因极具画面感而成为后代书画家超爱的创作母题。比如他两次游赤壁,不仅催生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佳作,也成为历代艺术创作的题材。此次展出的文徵明的《前后赤壁赋》卷、沈度的《赤壁赋册》、宋人的《赤壁图页》、钱穀的《后赤壁图扇页》等,均反映出创作者对于其文本的不同理解。

其中,明代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被誉为经典之作,是因为其为苏轼生平胸怀的直接展现。这幅苏轼笠屐像所据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农人争相笑看,而苏轼坦然处之。此图表现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此画是1949年以来首次公开亮相。

《宋人赤壁图》则再现了一代大文豪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此图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以类似特写镜头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并着力表现了水纹,显示出这一时期赤壁题材绘画与“水图”相结合的特点。存世另有两件同题作品与此出于一稿,仅在细节描绘上略有区别,现分别收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描绘了苏轼的另一面。据策展人郁文韬介绍,由于后人对苏轼的仰慕,很多逸事也被附会在苏轼身上。北宋时文人士大夫盛行品鉴古玩,苏轼及其友人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以鉴古知名。明代晚期古玩鉴赏之风重兴之时,便出现了以“东坡品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仇英这幅便是其中之一。图中描绘了三位文士在庭院中一同品鉴古玩字画的场景,其中一人的衣冠状貌与苏轼相近。

苏轼在绘画理论上亦颇有建树,他开创的“士夫画”理论,使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苏轼《题王诜诗词帖页》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年49岁。该帖是苏轼为好友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该帖笔丰墨满,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充满感情色彩,是为知己而作。策展人介绍,王诜为苏轼至交,原是宋英宗的女婿,当朝驸马,官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后因乌台诗案中,与苏轼通风报信而被贬。苏轼在该作题跋中表示,自己生而平凡,被贬亦不足道也。但王诜出身名门富贵,却因自己牵连被贬,可王诜并没有自怨自艾,却以豁达的人生态度,使诗词书画更上层楼。事实上,苏轼谈被贬的王诜,也是在谈自己。时过境迁,度过艰难岁月,人生再次进入上升期的苏轼,回望被贬黄州之时,回忆起的不是苦楚,而是身处江烟风波之中的旷达。文虽短悍,但内容十分丰富,对研究苏轼思想十分重要,因此被收录进苏轼诗词集中。展览也同时展出了王诜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此画创作于王诜被贬之后。画中以其独创的笔法描绘山间水岸边雪后初霁的景色,将渔人劳作与文人幽赏等场景置于同一自然环境中,表现出作者向往山林隐逸的情怀。这件画作将苏轼所倡导的文人韵致融入其中。画卷后有乾隆皇帝与群臣唱和诗十余首,均以苏轼为王诜《烟江叠嶂图》所作的长歌为韵。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苏轼与王诜的艺文交往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此案后苏轼境遇急转直下,迎来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谪居黄州苏轼心灰意冷,他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转任汝州的路上,幼儿又不幸夭折。虽然苏轼曾因新党崛起,短暂入京为官,但终因与其政见不合,自求外调,二任杭州。62岁时,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苏轼却将这荒夷之地视作自己的家乡,并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好不容易熬到朝廷大赦,复任诏书,却在北归途中病逝,享年65岁,宋孝宗追谥“文忠”。

苏轼一生跌宕,43岁至65岁,22年的时间里,他数次入朝,又数度被贬。回顾一生,他作何感想?或许,这首《定风波》最能表其心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新闻推荐

家乡美食街

没有罍街时尚,也比不上城隍庙悠久的历史,但故乡滁州市草塘路美食街却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一条美食街,勾起我对家乡美食的记...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