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 南谯区探索美丽乡村+观光旅游融合发展见闻
本报通讯员王 亚 本报记者李邦军
暮春时节,绿意盎然的美丽乡村吸引着前来踏青、赏花、游玩的人们,暂时告别钢筋水泥的都市生活,体验郊外乡村的自然清新成为都市人的周末新选择。走进南谯区章广镇太平集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彩虹路面,谁能想到这条通往街道的道路曾经是坑洼不平的呢?除了路变敞亮了,昔日水质浑浊、淤泥满塘的小坝也“华丽转身”为水体清澈的景观湖;原来的垃圾废物堆放点被旅游公厕、停车场、红色文化雕塑替代;旱厕变成了方便卫生的水冲式户厕。路靓了,水绿了,村庄更美了,太平集村顺势而为发展起了“美丽经济”。
近年来,南谯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村进行提升改造,探索美丽乡村+观光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人文品牌,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每到节假日,太平集村游客络绎不绝。“春天来了,按捺不住想要踏青的心,带上家人来到这里亲近大自然,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孩子们还能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真是不错的选择。”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开心地说。南谯区于2016年将该村纳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举措,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红色生态休闲度假区,树立“红色文旅小村”品牌。太平集村党总支书记程大海说:“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全村共有30多人从事文旅相关工作,户均年收入约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也在逐年增长,2019年,全村村级集体收入达27万元,较上年度增长了4.4倍。现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乡村之美,美在村貌,更美在人心。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南谯区在狠抓“美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强化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美丽乡村“内外皆美”的全新景象。“小伍说书”每周五晚上准时与村民们相约在南谯区章广镇鸦窝村的农家书屋里,说书人伍健作为村级文化管理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每周为群众献上一场“听觉盛宴”。鸦窝村以乡风文明为切入点,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站的作用,让群众从借书、读书转变成文化管理员说书、群众听书,寓教于乐,引导群众向美向善。“小伍说得很精彩,她真是我们残障人士的福音啊。”身患眼疾的刘震笑着说。该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以丰富基层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先后建成了乡村记忆馆、移民食堂、农民电影院。
自2013年以来,南谯区先后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共建成8个集镇建成区和17个省级美丽中心村,该区立足长远,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每年评比2次,每年兑现奖补资金200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帆记者戴有胜)在推出“河长制”后,滁州市不断拓展河湖治理管理内涵和外延,4月7日上午,滁州市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官工...
滁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滁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