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勤劳创业,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皖东晨刊 2017-10-09 07:59 大字

[摘要]后天残疾从种植草莓到开办家庭农场,市、南谯区残联帮扶对象陈广龙

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西侧施集镇丰山村,群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陈广龙的家庭农场就坐落于此。农场距滁城1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初见陈广龙是在初秋的下午,午后阳光燥热,他在偌大的农场里忙前忙后,汗水浸湿了衣裳。见到记者,陈广龙放下手中的活,引记者来到一个简易的平房处便开始了交谈。记者留意到他右手残疾,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倒水、提重物的活已然难不倒眼前这个黝黑粗壮的汉子。

陈广龙,1974年9月出生,早年打工被机器打断右手掌四根手指,落下肢体四级残疾。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天性乐观的陈广龙开始接触草莓,觉得草莓的市场前景不错,与家人合计后选择了发展草莓种植。并于次年正式注册成立了眼前这个颇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南谯区广龙家庭生态农场。

创业初期四处碰壁 残联提供莫大帮助

回想起刚创业那会,陈广龙感慨万千。“不懂技术,市场不熟,没有销路这些在创业初期真的都不算什么,资金短缺才是我遇到最大的难题,”说到创业遇到的困难,陈广龙动情地说,“好在市残联和南谯区残联一次次的帮助下,让我度过了几次经济上的重大难关。”

2013年,陈广龙的草莓种植初见起色,然而却遭遇了资金周转问题。一面是亟待发展的市场,一面是一大笔周转资金,陈广龙陷入两难的境地。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谯区残联主动上门帮扶,并为陈广龙申请了个人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紧接着的三年间,市残联和南谯区残联联合出手,为陈广龙的家庭农场提供了不少经济上的帮助。陈广龙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现在还是市残联农业种植培训班的技术指导老师。他笑言自开课以来,自己已连续执教了两次。

建高标准草莓大棚

家庭农场蒸蒸日上

各个击破遇到的困难后,陈广龙才有更充沛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草莓种植和农场经营之中。到目前为止,家庭农场拥有管理房面积120平方米,家庭成员加专业人员共7人,各种农用机械10余台,有25亩草坪苗木,优质品种葡萄9.5亩,标准化草莓种植大棚35亩,草莓育种苗地10亩。主要以反季节草莓种植销售为主,2013年家庭农场总销售约为60万元,纯收入约15万元,2014年销售100万,纯收入25万,成为附近少有的草莓种植大户。

“刚开始种植草莓的时候,大棚里面湿度控制不好,经常长霉菌,草莓苗大片死亡,我就把大棚掀起通风,一会又盖上保温膜,经常累的是腰酸背痛。等结果时,很多草莓长得不规则,卖相不好。我又去请教别人,得知要放养蜜蜂传粉才行。我又购买了十几箱蜜蜂,但是因为没有养蜂经验,蜜蜂死亡很多,就又找专业养蜂人请教,平时没事都蹲在那里琢磨,终于蜜蜂成活下来,经过蜜蜂传粉,草莓果实结的又大又红,都是高品质的草莓。”

在陈广龙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一排排整齐的草莓大棚前,大棚还在育苗阶段,秧苗长势喜人。“为避免草莓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上市,我都是分批种植的。等到隆冬12月份的时候,便可来采草莓了。那时候上市的草莓,一斤估计是在20多元,希望到时来农场采摘草莓的顾客能更多一些。”陈广龙满怀期待地说。

肩负社会责任感

帮助残疾人就业

在市残联、南谯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陈广龙还于2015年创建了彩云洞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都是残疾人。他还积极支持一些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对技术咨询,他从不保守,从育苗、种植到管理,全程辅导,随叫随到,将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促进残疾人在种植领域实现有效创业就业。

谈及现在最大的梦想,陈广龙说想在南谯区的花成路边建立新的种植基地,让家庭农场附近的残疾人和贫困户都能够就近就业和创业。他对记者说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不仅要一个人富裕,还要带动周围的残疾人都富裕起来。我也不能辜负市残联和南谯区残联对我的帮助和希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馈,很幸福很满足。”

如今在当地草莓种植行业,陈广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身为一名残疾人,他一直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家庭农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见习记者汤 珏 文/图)

图为陈广龙家庭农场新建的30个高标准草莓大棚。

新闻推荐

堡垒更强 党旗更红

(上接第一版)在非公企业和社会,以“红领引航”工程为抓手,重点解决组织生活、工作开展不规范等问题,延伸党的工作触角,推动党建有效覆盖。2015年在全省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第二,2016年获得第三。在社区,以...

滁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滁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