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红门卫士 ——记琅琊消防大队南门中队
[摘要] 霓虹灯下的红门卫士 记琅琊消防大队南门中队
许冬冬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每天的开饭时间,总会在南门消防中队里回荡着这样铿锵的歌声,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正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大小伙在“饭前一首歌”。历年来,中队通过一系列的“学雷锋”、“学好八连”、观看红色电影、学习英模事迹等活动,将思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端正价值取向,恪守优良作风,坚决跟党走。
南门中队1949年成立,前身为滁城义务消防队,为滁州市最早的消防队伍,并于1972年迁至现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周边的建筑也从最初的砖木瓦房变成如今的高楼大厦,而不变的是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南门消防中队,一年又一年到如今,数十载的传承,水与火的考验,造就了这支铁一般的队伍。
如今中队有现役消防官兵11人,执勤车辆5辆,负责周边25平方公里城区及周边数个乡镇郊区的消防保卫任务,每年,中队平均接警近千次,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数十万元。大到灭火、抢险救援,小到抓蛇、摘马蜂窝,有警必出,永远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去年4月27日18时40分左右,滁州铜鑫矿业有限公司井筒内365米至325米的电缆线破损滋火引燃梯子间的可燃物,造成井筒火灾,有14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不明。19时45分,接到救援的任务后,南门中队钱叶进、陈知兵最先出动赶往现场。侦查后,钱叶进、陈知兵和一名矿工组成一组,第一批踏进罐笼下到285米深的井底进行搜救。在得知到达救援地点至少还有半小时的路程,来回就是一个多小时,而他们所佩带的空气呼吸器只能使用30分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使用空气呼吸器。”三人用湿毛巾捂着鼻子使劲向前跑,前前后后大约走了近40分钟时,找到了一名矿工。两名战士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轮流给被困矿工佩带。救援中,他们的空气呼吸器先后都没气了,后来只得用毛巾捂着口鼻,艰难往前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毒和缺氧症状。手、脚有些不听使唤,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坚持到最后把矿工安全救出。上到井口,钱叶进没说几句话,就晕倒了,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他们被老百姓誉为明光路上的好八连。霓虹灯下,南湖河畔,消防官兵随时待命。
多年来,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未变,衣服坏了自己补,水管破了自己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却对贫苦学子慷慨解囊。
在做好执勤战备的同时,中队积极与辖区社区及单位开展消防宣传与演练,向广大市民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防火常识,深入推进消防安全知识大普及,提升辖区单位抓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技能,营造人人关注消防、参与消防、支持消防的浓厚氛围。
在一次军人大会上,上等兵张鹏程曾这样说过:对雷锋同志了解的越多,越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每天在营区做着重复的事情,感到无聊时,想偷懒时,我都会哼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想着那个年代,那个将劳动认为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的人是如何像火一般地对待工作,这样就会瞬间感觉自己充满了热情与力量。
今年20岁的小伙儿徐建华是2014年9月刚入伍的新战士,他说:“以前在学校读书时也参加学雷锋活动,但今年是第一次以军人的身份,在部队里体验并践行雷锋精神,尤其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跟这些老人交流时,在为辖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时,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听老班长说中队已经照顾老人们很多年了,作为新兵的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会把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传下去,把爱心一直传下去。”逢年过节,南门消防中队官兵都会带着米、面、油、面包、水果等生活必需品来到滁州市社会福利院,询问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要,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度佳节。同时对福利院进行卫生大扫除,为老人们讲部队里的趣事,陪他们唠生活家常,听着官兵们声声深情的祝福,老人十分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已深深地烙在了南门消防中队的这片热土中。
新闻推荐
琅琊山风景区 强化服务管理促“双创”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