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扎根贫困村 积极帮扶促脱贫 记明光市汉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姚刚

滁州日报 2019-11-14 00:41 大字

本报记者吕静远

在学校,他的心里装着学生;在乡村,他的心里放着百姓。一年多来,吃住在村,带领村两委和村民一起攻坚克难,使贫困村汉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姚刚,也先后获得安徽省脱贫攻坚演讲决赛银奖、滁州市脱贫攻坚演讲优秀奖、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抓党建促脱贫,强化基层战斗堡垒

“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姚刚经常对两委干部和党员说的话,他也是身体力行这么做的。初到汉塘村,他便广泛走访调研、收集梳理意见建议,谋划发展思路,并决定以“三会一课”为着力点,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成果、教育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党徽戴起来。

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强化对普通党员考核,开展党员干部包片连户职责区……汉塘村党支部由一个软弱涣散的贫困村支部建设成连续获得先进基层党支部、“红星村部”等荣誉称号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大大提升。

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为调整汉塘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姚刚积极争取扶贫资金67.68万元,建成占地34.28亩共31个二期蔬菜大棚基地。建成初期,一些村民持观望态度,一些村民资金不足,为此,姚刚自己出资15228元,帮助想干但缺资金的村民杨学刚承包了近7亩地大棚。大棚种植8424西瓜过程中,多次邀请明光土肥站、植保站以及皖东实验站安农大专家给予技术指导,西瓜成熟后,又利用资源优势,帮助包括杨学刚在内的瓜农销售西瓜6.26万斤,树立了承包户的种植信心,保证了大棚产业的健康发展。

汉塘村位于花园湖边,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发展稻虾共养产业。在二期稻虾基地建成后,小龙虾市场供不应求。为了把有机生态虾稻推销出去,姚刚指导并推动村两委成立“汉塘村农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亲自设计村标和包装形象,联系生产厂家,打出“大美汉塘”虾稻米品牌,目前已销售4万斤,为村集体增加收益3.5万元。

此外,汉塘村扶贫服装车间建成后成功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15人,获得了“滁州市十佳就业平台”荣誉称号。

两年来,1000平方米艾草仓储厂房、12亩甜叶菊育苗大棚相继建成,汉塘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14.1万元发展到2018年28.48万元,2019年有望达到50万元。

强化“双基”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年多来,姚刚始终注重汉塘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双基”的改善,通过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修建路渠塘坝,改建党群服务中心、搬迁村卫生室,修缮文体活动中心,组建村民自治理事会,组建广场舞队、钱杆操队等方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展现了汉塘村民的新风貌,该活动先后被明光电视台、滁州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采用,既宣传了汉塘村脱贫后的精神面貌,更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018年底,汉塘村共有92户1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95%下降为0.35%,顺利脱贫出列。2019年以来,以行蓄洪区移民迁建为契机,动员652户村民搬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普通村民和困难群众生活质量。

让老百姓“有事做、有钱赚、有乐呵”是姚刚的工作思路和准则,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汉塘村在变,尤其是人心在变。“能够参与脱贫攻坚我倍感荣幸,选派帮扶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汉塘村脱贫出列,我有着满满的成就感。”望着倾注无数心血的汉塘村,姚刚坦言,自己最大期待,就是让所有汉塘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汉塘人人向善、向上、向党!

新闻推荐

售粮户帮忙平整粮食摔伤

本报讯(记者唐欢通讯员刘宗燕)为帮上门收购粮食的商家尽快装车,售粮户上车平整粮食,不慎摔伤致一级伤残,售粮方王某将收粮老板...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