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孝心献老人 ——记“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马家明 本报记者喻 松 通讯员蔡松华 杨大庆
[摘要] 一片孝心献老人 记“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马家明 本报记者喻 松 通讯员蔡松华 杨大庆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明光市花园社区老年公寓主任马家明用真诚、朴实和执着,给“孝”字做出了崭新的诠释。他先后获得明光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第四届“十大孝星”称号。今年9月,他又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下岗创业——他用一颗真诚的心服务老人
2005年11月,马家明从明光酒厂下岗。下岗后,马家明并没有气馁,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他做出兴办老年公寓这一抉择。起初,马家明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一有空就去做普通护工的工作,他把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耐心侍候,和他(她)们同吃同住,深受老人们的喜爱。现在,不论你提到哪一位老人,马家明都能把他(她)的相貌举止、生活习惯一一道来。
2007年春节期间,从医院转来一个80多岁的老人。刚来时,老人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心管梗塞、大小便失禁等多种疾病,如不细心照顾,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面对这样的老人,马家明不仅请医生继续为他治疗,还亲自喂饭、喂药,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四五次为他盖被子,处理大小便。在他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老人能够独自行走。
不怕脏苦——他用一颗温暖的心关爱老人
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有的是老年痴呆流着口水,有的是身体残疾不能自理,有的是身患疾病需要特殊护理。在马家明看来,这些老人更需要亲如家人的温暖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2006年9月,公寓接纳了一位年逾90的李老太,但是老人股骨骨折。在了解老人基本情况后,马家明要求食堂为老人做有益骨骼恢复的膳食,还想方设法帮助老人进行康复锻炼。几个月后,李老太股骨骨折竟然奇迹般痊愈了。为了给入住的老人提供周道的医疗服务,马家明买来多本医疗书籍潜心研读,向许多医生请教,对一些疑难杂症他还在网上查询,学会了许多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2007年,潘村湖农场送来一位老人,老人没有子女,因脑溢血偏瘫在床,身上大面积褥疮,并深度化脓性感染,大小便失禁。马家明每天坚持帮老人翻身、擦洗、换药,清理大小便,3个月后老人家已能坐起来吃饭,身上的褥疮也不见了。
彰显本色——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孝敬老人
2009年3月,80多岁的崔大妈找到马家明。交谈中,马家明得知,崔大妈的儿子患高血压偏瘫在床,儿媳去世早。以前儿子的生活全由她料理,现在老太太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一家人的生活费靠民政部门的低保补贴和孙女打工维持。马家明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决定接纳老人的儿子入住,且费用减半。此类情况,还有许多。
在良知与金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马家明选择了前者。正是他收费低、服务好、心善良,为更多低收入家庭的老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体现了老年公寓真正的社会价值。给老人一个幸福温暖的家,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在马家明看来,老年公寓这个大家庭的幸福温暖,是建立在与老人长久的心灵沟通和对老人真诚的亲情呵护之上的。有一位老太太在公寓生活4年,92岁去世。老人临终前,儿孙们问她还想见哪个亲人,她说:“我想见马主任。”如今,走进老年公寓,老人们都会说“马主任就是我们的亲人”。
“为千万家庭分忧,替天下儿女尽孝”是马家明的毕生追求。公寓成立后,全身心投入事业发展的马家明根本无暇照顾年老体弱的母亲。思量再三后,他把母亲也接到公寓里来,让她和其他入住的老人同享公寓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明光全面落实春运安全措施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