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村:融入城市大格局

蚌埠日报 2019-09-25 07:51 大字

阳光灿烂,秋高气爽。沿朝阳路向南行进,经过一段燕山路左拐进入迎宾大道,视野顿时开阔,满眼皆是绿意,心胸豁然开朗。在蚌埠国际汽车城前一闪而过,不多时一块写着“家博城”三个大字的标牌映入眼帘,继续向南,蚌埠市仁和集农贸市场到了。9月20日下午,“蚌埠周边行·重访”采访组开车只用了半个小时便顺利地找到了仁和村村委会的所在地。

仁和,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地方。18年前,本报蚌埠周边行采访组来到仁和村蹲点采访,刊发了《扮靓南大门》一文,受到了读者的关注。那时,这个地处蚌埠南郊、与凤阳县西泉镇邻近的行政村,还隶属于郊区秦集乡,2004年蚌埠行政区划调整后隶属于禹会区秦集镇,现为高新区秦集镇所辖,从属地名称的变迁,可以看出城郊的概念逐渐远去,快速融入城市发展大格局的态势正在形成。

仁和,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当然,蚌埠人熟知的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仁和集。据去年本报小南山版刊发的一篇文章介绍,仁和集坐落于蚌埠市南7公里处,为秦集镇仁和村村委会驻地。相传,仁和集原名黄龙集,集市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周年间。古仁和集南北走向,为宿州、蚌埠至寿县、凤台官道大路上骑路集。因城市建设用地和修建蚌埠至京台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通道,仁和集老街整体拆迁,搬迁到老集西南一公里处重建。新建仁和集东西走向,有农贸市场和数条主干街道,是蚌埠、凤阳市县交界处最大的农村集市。旧时,仁和集逢集日为农历“一、三、六、八”,后来又改为农历“二、四、七、九”逢集。今改为逢双,即农历“二、四、六、八、十”逢集。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仁和从一个曾经的集市摇身一变,成为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部分,除了与生俱来的熙熙攘攘、热闹繁华,如今的仁和又融入了家博城、电商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元素,新旧并存、动静皆宜。

“俺们村干部都忙着征迁呢!”仁和村党总支书记沈朝洋是个精明的汉子,说起话来声音不大,但很干脆。

据沈朝洋介绍,改革开放以前,仁和虽然地处蚌埠“南大门”,作为交通要道、鱼米之乡,却并不富裕,原有900多户2400多人,耕地1400多亩,一直以种植业为生。改革开放以来,仁和村得到了很大发展,以粮食、建材为特色产业,大力兴办企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等个私经济,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由于京台高速公路出入口设在仁和,为仁和村发展餐饮、娱乐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5年,仁和村还兴建了占地40余亩的农民新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给高新区今后的发展规划腾出土地空间,如今俺们村房子几乎拆掉一半了。一部分村民在城里买了新房,一些年纪大的村民也住上了附近的楼房啰!”

距离仁和集农贸市场不远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形成一片城市住宅小区的模样,这便是通过城中村改造兴建的拆迁还原房所在地。乍一看,我们采访组记者还以为是商品房盖到了这里,面对我们的疑惑,沈朝洋笑了笑,“差别不大吧,就是商品房,也会迟早盖到这里的!”

如此快速的发展,缘于一条路。将仁和村与蚌埠市区紧紧连在一起的这条路,原是一条砂子路,坑坑洼洼不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常态,后来建成了蚌西路,再后来不断拓宽改造,改名为迎宾大道,成为连接京台高速蚌埠西出入口与蚌埠市区的“窗口”大道。向东——仁仲路(仁和村至仲集村),向西南——仁大路(仁和村至大孔村),这些主次干道像一对对触角,勾勒连接着城市与乡愁间跳动的脉搏,形成了一张绵密的交通网,给仁和村融入主城区规划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仁和村的清晨,似乎比市区来得早,而且透亮。9月21日一大早,本报“蚌埠周边行·重访”采访组记者再次来到仁和集农贸市场,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市场内规划整齐,人群熙熙攘攘。这个市场是由淮南市的一位投资商投资兴建的,目前由村里的能人沈德建承包管理。市场占地42亩,2003年启动,2004年开业,目前在此从业的当地村民有102户,逢集时人数多达上千人。

在农贸市场,一个悬挂着党员示范店标牌的烟酒店吸引了我们采访组的注意,与店主沈明富攀谈,他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很是感慨,“以前走到市区要花几个小时,现在可方便了,车一开只要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咱们也成了市民啦!”

主动融入城市,反映了仁和人观念的嬗变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历经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仁和人,已经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他们将在新时代融入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格局中,积极建设他们的家乡、描绘他们的家园。18年前本报刊发的《扮靓南大门》一文结尾的一句话让我们采访组记者犹记在心——“可以预见,不久,它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蚌埠南郊,把南大门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仁和,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满怀期待!

记者手记:新时代新作为

从如何把仁和村建成一座现代化新型集镇的思路,到融入城市发展大格局,这其中反映的不仅是理念上的变化,也与蚌埠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谁能想象,才十来年时间,主城区就拓展到千年古集仁和集?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如今的仁和今非昔比,这是纵向比,但横向比,与周边先进村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不论是经济发展的状况、呈现的村庄面貌,还是融入城区的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面对城市发展的变化,仁和村不仅要依靠和呼应高新区的规划布局谋发展,更重要的还是主动转变发展理念,借机借势,稳步转型,从内生动力上做好文章,主动融入主城区建设,积极承担责任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促使仁和村呈现出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凤阳稻虾共作促农业融合发展

本报讯近日,在凤阳县小岗村一处稻田沟渠边,两位农民正忙着捕捞小龙虾,他们把沟渠里的网具一一提起,将捕获到的龙虾倒入田埂上...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