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凤阳花鼓传唱到世界舞台 凤阳花鼓传承人孙凤城研习原生态花鼓艺术
本报讯(刘国安 黄贝君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作为国家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8岁的孙凤城自幼与母亲学习凤阳花鼓,用一生的时间研习原生态花鼓艺术,通过言传身教把凤阳花鼓传承给自己的女儿。
在孙凤城的记忆里,花鼓小锣一敲响,就是唱不完道不尽的故事。1971年,孙凤城进入县文工团学习,1983年调入凤阳县文化馆工作。工作间隙,孙凤城会把小女儿刘艳艳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一岁多的女儿对凤阳花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们算是花鼓世家,我更是用一生的时间研习原生态花鼓。”孙凤城介绍说,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是流行于凤阳地区的民间艺术。传统的凤阳花鼓为二人表演,演唱时,一人打花鼓,一人敲小锣,口唱小调,花鼓小锣作为乐器穿插于小调中。“凤阳花鼓属于曲艺类,讲究说、唱、坐、打,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孙凤城介绍说,在打法上,凤阳花鼓分为凤阳花鼓、花鼓戏、花鼓灯三种,民间也称之为“凤阳三花”。
2007年12月,孙凤城被国家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孙凤城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安徽周——凤阳花鼓表演展示活动,向全世界展示凤阳花鼓。2006年,孙凤城帮助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成立了花鼓艺术团。10多年来,孙凤城每年都到这两所大学,给艺术团的大学生们上课,传承凤阳花鼓。这两所大学均被安徽省评为省级“凤阳花鼓传习基地”。谈及对于未来的规划,孙凤城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她将一直走在传承的道路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凤阳花鼓、喜欢凤阳花鼓。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以前,办个丧事得吃流水席,请歌舞队,吹喇叭,花了不少钱。农民挣个钱不容易,但是好多人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日前...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