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群众尽享改革红利 ——滁州市改革开放40年来解决农民温饱和就医难题综述

滁州日报 2018-11-14 08:12 大字

[摘要] 让农民群众尽享改革红利 我市改革开放40年来解决农民温饱和就医难题综述

本报记者王晗笑

1978年,小岗村的18户村民贴着身家性命按下了“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一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此后,农村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滁州的改革基因仿佛被唤醒,农村发展不断提速驶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滁州医改不断发力,县域医共体的“天长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定远模式”成为两张“国字号”医改名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享受到更多的“健康红利”。

“三权分置”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大包干”让农民不为温饱发愁。农村想要发展好,土地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土地政策的变化,确权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凭借这个红本本,可以抵押贷款,可以搞土地流转、入股,拿租金、分红利了。”2015年7月,全省土地确权“第一证”在小岗村发放,首批拿到确权证的严立华兴奋地表示。

自2014年开始,滁州市紧扣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把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迅速启动,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2016年底,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确权颁证试点任务,全市近1000万亩承包地有了“身份证”,80万农户吃下“定心丸”。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滁州市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提升、示范引导,不断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到2017年底,全市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超过1.33万家,其中,家庭农场6766家,居全省第三;合作社6326家,居全省第五;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

到2017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60万亩,流转率44%。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质化率、标准化率、耕种收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实行工业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化开发的现代农业雏形开始显现。

“三变”改革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8年2月9日,小岗村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小岗村首次分红,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农村改革。

2016年,安徽省首批在10个县(区)的12个村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凤阳县小岗村、来安县罗庄村开展了省级试点并通过验收,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培育示范样板。

小岗村以小岗品牌等资产折算3026万元,量化股权302.6万股,全部入股小岗创发公司运营,今年2月初实现了人均分红350元,总分红150.08万元。同样,罗庄村以原村小学、老村部、江淮分水岭项目资金形成资产等入股凯达生物质新能源公司等3家主体,年获收益3.5万元;将42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12.6万元和21亩承包地入股罗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每户可获年收益610元。  (下转第六版)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新闻推荐

1978,18个红手印揭开农村改革序幕

改革开放四十载,很多人说中国创造了奇迹,这四十年我们究竟从何种处境走出,这四十年安徽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以时间为序,向...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