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增效益 群众得实惠 滁州市“三变”探索扶贫新模式
[摘要]资产增效益 群众得实惠 我市“三变”探索扶贫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喻 松 实习生刘新宇)今年以来,滁州市围绕“把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目标,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模式,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市财政资金投入的扶贫项目共3329个,扶贫项目形成资产20017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实现资产收益1973.8万元,贫困村每年可获得资产收益总计910.6万元,贫困户年可通过资产收益总计1063.4万元。
凤阳县临淮关镇姚湾村人均土地少,农业生产劳力不足,但比邻淮河,土质适合种植瓜果蔬菜。该村积极整合财政资金107万元用于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帮扶松丰、绿怡、乡下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55亩蔬菜大棚。与此同时,将这107万元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量化为107股(每股1万元),给村集体和贫困户作为股金参与合作社经营,在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同时,为贫困户取得固定分红。姚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魏宏介绍说,“该村将90股量化给70户贫困户,每年收益达10.8万元。在量化股金时,遵循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为20户特困家庭追加一股,每股每年收入1200元。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村里实现了财政资产增效益,贫困群众得实惠目标。”
“资产收益扶贫是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引进产业资本经营,形成长期稳定的收益性资产,将收益性资产的收益权给予贫困人口享有,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杨国宽告诉记者,目前滁州市已探索出了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一村一品”、光伏电站、旅游项目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模式。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进一步简化流程、强化管理,督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
新闻推荐
土地流转租金 每亩每年1.1元?集体土地被低价流转,凤阳县大通桥村民很恼火
集体土地被低价流转,凤阳县大通桥村民很恼火
凤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