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定远景色新 ——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滁州日报 2018-08-20 08:56 大字

[摘要] “三色”定远景色新 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三色”定远景色新

——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本报通讯员冯再雷 本报记者张开兴

白墙、绿树交相辉映,整洁的道路穿村而过,路旁随处可见漂亮的文化墙和绿化景观……

初秋时节,走进“三色”定远,美丽乡村处处散发着诗画家园的淡雅和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定远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重点,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四个转变”,注重让美丽乡村建设做到留住乡土味道、留下乡村风貌,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宜居、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定远县通过实施“五字要诀”即“全、美、强、亮、实”,倾力打造亮点纷呈的特色美丽乡村。

大资金+大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全。大力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大资金大投入,全部建设资金由县级财政兜底保障。2016年度美丽乡村投入建设资金6.56亿元,2017年度美丽乡村已投入8.75亿元,2018年度美丽乡村计划投入5亿元。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中,互联网、自来水、文化墙、道路、路灯、垃圾桶、强弱电改造、墙体改造等14个项目做到全覆盖;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户外文体场所、特色景观、污水处理站等6个项目独立存在。

市场化+常效化,清新秀丽宜居环境美。狠抓“三大革命”不动摇,在“脏乱差”治理上实行市场化+常效化。在面上实行市场化,投入4200万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负责镇村两级常态化保洁工作,实现了镇村全覆盖,全区域环境整治。在点上实行常效化,各乡镇均成立了美丽乡镇综合整治办公室,做到了队伍专职化、管理常态化、监管常效化。

新业态+新突破,示范点经济效益好产业强。始终坚持产业支撑、产业优先理念,立足优质资源禀赋,以招商引资带动、支柱产业培育、扶贫攻坚结合等方式,重点从打造品牌园区、推进土地流转、加强招商引资、实现一村一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汇聚力量,实现以产兴村。已出台《定远县促进现代农业奖补办法》,设立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目前全县已拥有家庭农场17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家。

创品牌+创口碑,特色独具历史人文亮。定远的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好“旅游+”效应,特色独具的历史人文亮点才能转化为群众持续稳定的收入。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藕塘革命老区)为依托,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精心编制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胜地”。倾力打造池河镇梅白鱼饮食文化节、界牌集镇万亩桃花文化节、蒋集镇葡萄采摘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品牌文化节。数据显示,仅2017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5亿元,增长25%以上。

真督查+实推进,狠抓实干举措实。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抓落实,定远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亲自部署亲自抓。同时,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和县直单位帮扶共建制、短信报告制和纪律问责制,施行过程考核制和日督查、周巡查、月调度制,压紧压实责任,加力加压工作,全力推进抓落实。

建设不仅让定远县的老百姓过上美的生活,养成美的德行,更有了美的享受。在当下的定远,以江巷水库为核心和从池河至炉桥的定远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这“一环一带”建设,让各个美丽乡村逐渐串珠成线、编线成链、链线成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更带动了全域旅游发展。

美丽乡村

新气象

新闻推荐

留校写作业被锁学生爬水管摔伤 二审获赔37万余元

定远一名小学生浩浩(化名)在学校写作业,放学时,发现学校楼梯门被锁,于是欲沿着下水道管滑下楼,但管子底部未着地,浩浩抱着管子呼...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