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体检资料

池州日报 2013-12-23 00:08 大字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体检。(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邓柱)12月16日下午,贵池区老年公寓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已经耄耋之年的徐大爷正和他的舍友们聊天、拉家常。徐大爷入住的贵池区老年公寓是池州市覆盖全市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员。目前该公寓建有高档次养老床位100张,已入住老人60多人,是一所养老休闲为一体的老年公寓。

市民政局局长姚五建介绍,“十二五”末,池州市将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在城市,80%以上的街道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7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80%的城区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在农村,80%的建制村建立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80%的乡镇建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五保对象、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全市农村敬老院50%改造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

为了让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09年以来,全市各地按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能力为重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加强规范化管理为手段,努力使敬老院由以建设为重点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分散供养为主向集中供养为主转变、粗放管理向规范优质服务转变,确保已建成敬老院入住率达100%。2009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近70所,工程总投资超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20.3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9000余张。截至目前,全市敬老院床位达1万余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实现了五保供养“应保尽保、应进皆进”。

按照《池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到“十二五”末,全市构建起“9064”的养老格局,即老年人口中,4%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6%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托老所或日间照料养老,90%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

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老年人将达到25万人,占总人数的16%,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加剧,25万老年人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迫切。

居家养老仍将是老年人主要选择的养老方式。按照规划,池州市将积极推进城乡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引导和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医疗文化单位、家政服务公司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日托照料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紧急救援等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

“十二五”期间,池州市将以项目为支撑,持续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活动,启动实施7 项覆盖市、县、乡、社区四级的“敬老爱老助老工程”。它们分别是:城市老年养护机构建设计划、县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计划、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计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计划、农村养老服务建设计划、爱心护理院建设计划、老年康复辅具配置计划。建立并完善政府为低收入老人购买服务机制。在市区为生活困难且不能自理的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服务,购买服务标准每人每月200元。积极推进为农村社区困难老人购买养老服务工作。从2013 年1月1日起,在全市建立普惠制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配套。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此外,将建立养老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各部门间的养老协调合作机制,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社会办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关心和支持养老服务事业的氛围。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池州市全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每一位池州百姓的美好愿望。” 姚五建说。

记者感言

“院民”的幸福生活

“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住在这里感到很幸福。”70岁的五保老人朱春生身体壮硕、脸膛发红,说话中气十足。尽管一直“不服老”,但他还是来到青阳县杜村乡敬老院,和70多名“院民”一起过上了集体生活。

初冬时节,朱春生坐在明亮的单人间里,桌上搁着一台数字点播机,正播放着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这是他最喜欢的曲目之一。窗外,几个老人在院子里手工制作扫把,在屋后的“生产区”里,闲不住的“老把式们”挥着锄头,在菜地里忙着。

和朱春生不同,80岁的杨天赐当初来敬老院时有些犹豫,乡民政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几次上门做工作,他才动了心,准备试住一下。“哪知在这儿一待,就不想走了,比家里好。” 现在,最让杨天赐满意的是,每周有3天可以吃到荤菜;1年能领到5套新衣服、2双新鞋;每月还有零花钱;小病不出门,大病去医院……“关键是我们不用掏一分钱!”

秋浦河畔,九华山下,像杜村乡敬老院这样统一标准、功能齐全的徽派建筑渐渐地“出落”成公路两旁的又一景观。

东至县尧渡镇敬老院有一个“开心农场”,农场由10亩菜地、15亩水塘和养猪场组成。闲暇时老人们在“开心农场”里种菜、养殖,他们在收获劳动带来的快乐时,也发展了院办经济。该敬老院负责人介绍说,敬老院里的蔬菜、肉品都是自产自销,多余的收入全部用于改善院民生活。该院还将每个院民的劳动记上工分,作为年终评选五好院民的条件之一。

入住118位老人的贵池区马衙敬老院,从老人中推选出7人成立民主管理小组,实行“院民自治”管理新模式,由老人自己管理自己,涉及生活、调解、学习、娱乐等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老人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前我一个人住在村里的旧房里,虽然过年过节村里也会给些接济,但由于自己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费用还是远远不够,有了病也没法治。”79岁的章江波老人说,敬老院里成立了医疗互助组,平时有人照应,大病小病都有人照看。

“农村最好的房子,应当是学校和敬老院。”在全市上下这已经成为共识。 “目前全市集中供养床位已超过90%。新建的敬老院,档次比较高,且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市民政局局长姚五建认为,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同时又顺应了时代的变化。“如果今后五保老人减少了,我们可以把这些设施利用起来,下一步搞社会化养老。”姚五建说。

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池州市积极探索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既解决了资金不足、保障功能不全、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又为目前社会化养老规模、模式、能力,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就近护理、日托、全托以及居家照顾等多功能服务,覆盖城乡的养老站点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养老服务,深受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但也应看到,池州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的阶段。尤其是面对庞大且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同时,还须加大建成后运营资金的投入,加强建成后的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专业养老护理员紧缺的现状,需要切实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夕阳关怀”打造成“朝阳事业”,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新闻推荐

记者余冰瑶图为青阳县集贸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春联特约通

□ 记者 余冰瑶图为青阳县集贸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春联。特约通讯员 王士林 摄传统年货:透出更多“...

青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