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斌初冬季节走进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代村村犹如走
□ 记者 钟斌
初冬季节,走进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代村村,犹如走进一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卷:层峦叠嶂的群峰,清澈明亮的溪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三三两两的村民或漫步村间小道、或休憩健身广场,尽情享受着惬意的冬日暖阳……
这是池州市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一幅剪影。2012年以来,池州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美好安徽”的决策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突出环境整治、产业培育、服务配套,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年多来,池州乡村在“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追美”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在建设过程中,池州市坚持生态、旅游和“美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致力实现“村美人富”目标。九华山风景区、青阳县、石台县等地的8个中心村,利用毗邻九华山、牯牛降等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佛国文化度假、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乐25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近百家,开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14条,建成乡村农家乐式旅游景点470余家,实现人均增收8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0%。
杂乱无章是农村建设过去普遍存在的问题。池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吸收城市建设经验,引入“规划先行”的理念,从源头上改变村庄布局混乱的现状。在规划过程中,坚持“美好乡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相结合,着力加强农村道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村庄环境。截至目前,全市83个中心村共拆除危旧房屋54959平方米、整修农户4533户,道路硬化41.7万平方米、绿化24.4万平方米、亮化61.1公里,
(下转A2版)
(上接A1版)清理垃圾21184万吨、污泥66147立方米、杂物42801项、路障58736米,建设清理下水道、排水沟、引排水渠53353米。
立足优势、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池州市在建设“美好乡村”过程中,以古村落保护及历史文化名村创建为切入点,坚持“美好乡村”建设与彰显文化内涵相结合,不断提高“美好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内涵。对传统文化浓厚、明清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的贵池区石门高、青阳县所村等古村落编制保护规划,保护古街巷、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历史遗存以及古树名木、山体水系等自然地貌,传承乡土文化。结合九华山佛文化,在庙前镇杨村规划建设“佛国人家”,对现有农房进行“改徽”,充分展示佛文化底蕴,体现徽派建筑特色,突出恬静宜居的特征和“禅意山水、佛国田园”的韵致。结合罗城民歌非遗传承及古村落保护,对贵池区墩上渚湖姜村、东至县南溪古寨、石台县高路亭等进行修复性保护,建设生态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面整合相关财政资金,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统筹安排,捆绑使用,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避免“撒胡椒面”,池州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建立了财政资金“启动资金、调动资金、奖补资金”三批拨付机制,并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建设。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投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6.29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055亿元、涉农整合资金4.87亿元、社会资金3665万元。
乡村景色美如画,田园生活醉春风。随着一批批资金的注入,池州市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环境面貌必将不断改善,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在池州大地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江骏)12月9日至10日,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李建中来池州市调研公安工作。市委书记陈强会见李建中一行,市长赵馨群,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王...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