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刘晓丹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六是贵池区唐田镇四门村星

池州日报 2012-01-05 00:36 大字

□ 记者 刘晓丹

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六是贵池区唐田镇四门村星明组村民王长木做透析的日子。2011年12月27日,王长木吃过午饭就往城里赶,28日上午他又要经历一次四小时的透析。这种每周两次的透析生活,68岁的王长木从2006年就开始了。尽管如此,王长木并没有为大额的医疗费用忧心,去年他治疗总费用达到46475.58元,因为参加新农合,享受了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和贵池区二次补偿,共计报销40145元,报销比例超过85%。“新农合为我家解决了大问题啊!”王长木激动地告诉记者。

2011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见到了王长木。他穿着干净,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一双皮鞋擦得干净,状态看起来比一般老人还要好一些,丝毫不像身患尿毒症五年的老人,聊天过程中激动时还要站起来。说起新农合,王长木笑呵呵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要不尿毒症早就把我带走了。透析一年我只花了7000元不到,别人都说我精神好,主要是现在没有经济压力了,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年年在提高,我能不舒心嘛!” 

2005年10月,王长木检查出尿毒症,开始了每周一次的透析,每次透析要花费400多元,当年医疗费花了一万多元,全靠家里的土地补偿款承担。“尿毒症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当时没有什么报销政策,家里人都慌了,我自己心情也不好,感觉日子不多了。”说起那段查出重病的日子,王长木心有余悸。

2006年,王长木的透析从每周一次变成每周两次,当年的医疗费用大约46000元。当年,池州市贵池区新农合开始试点,参合农民的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为23%,参合的王长木也因此报销了10000多元,此时的他看到了一丝生命的希望。“我有3个儿子和1个女儿,孩子们都很孝顺,虽然经济状况也都不太好,但儿女们给我凑齐了医疗费,那一年花了3万多。我的身体恢复算不错,但是这经济压力还是很大,我自己心里更是没有底。”王长木说。

王长木给记者分析说:“刚开始做透析时市二院只有两台透析机,一天只有两个人透析,现在有7台透析机,每天排的满满的。不是得尿毒症的人多了,而是新农合报销比例大了,像我这样生病的人不会‘因病致贫\’,我们才敢每周做透析。”

每年王长木的透析费用大约在46000元,从一开始的自己全额支付到报销比例的逐年提高,他的4个子女感觉经济压力逐渐减轻。小儿媳妇张美琴说:“最早,三个儿子每人每年要给老人透析费用将近两万,心理压力大的不得了。”

2011年7月,池州市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新农合住院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启动,尿毒症被纳入其中,报销比例高达80%,这让王长木长长地舒了口气。不久前,贵池区将新农合基金结余部分以“二次补偿”的形式补贴给按病种付费的参合农民,王长木提前将本年度的医疗费用结清了,缴完费拿着发票在市二院窗口就按照比例报销了医疗费用。

“明天一早我就坐2路公交车去市二院透析,儿媳妇早上给我准备饭菜,中午在那吃饭,时间都是排好的,不能耽误别人。”王长木的每周2次的透析还要继续,但是他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按病种付费补偿政策

惠及4000参合患者

像王长木这样,全市已有4000余人享受了新农合按病种付费的补偿政策,部分县、区还利用新农合基金的结余启动了“二次补偿”。相应的,参合农民的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从试点之初(即2005年)的23%、2008年的42.41%,提高到2009年的46.53%,2011年预计达53%。

截至2011年12月10日,市人民医院50例参合患者享受了住院按病种付费,平均实际补偿比达到60%;池州市各县、区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运行良好,贵池区已有1447例参合患者享受到按病种付费,实际补偿比达68.9%;东至县已有268例参合患者享受了住院按病种付费,实际补偿比达68%;石台县已有155例参合患者享受到按病种付费,实际补偿比达66.47%;青阳县已有2131例参合患者享受到按病种付费,实际补偿比达68.72%。

新闻推荐

记者汪玉芳在家种地每年能净赚几百万这在四年前对何秀

□ 记者 汪玉芳在家种地每年能净赚几百万,这在四年前,对何秀兰两口子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现在他们却做到了。他们承包的3500多亩土地,今年粮食总产量2800吨,纯收入达200万元。...

青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