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的风景 赵柒斤(池州)

青岛晚报 2020-03-21 03:55 大字

“风景”在《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大凡会生活的人,工作之余,外出旅行,浏览一下自然风景,卸掉一些压力,人的性情也随之变得柔和。谁曾想,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捆”住了旅游爱好者的双脚,却营造了“口罩”和“一米”等另类风景。

这让我想起17年前“非典”祸乱营造的餐桌风景——公筷。然而,我们的记忆总是很短暂,“非典”远去,升平重降,大家便不认得“公筷”或假装不记得这两个字怎么写了。有人说,这与中国人饮食习惯本身就含“社群主义”元素有关,公筷“隔离”了亲情、友情,故而这道“风景”很快让人厌倦。是啊,一双筷子伸任碟内挟肉挟菜,吃完后再伸、再挟多自在。殊不知,这样用餐,挟菜人嘴里的口水与细菌便跟随筷子碰到碟内的肉鱼及蔬菜等,其他人挟着吃了,分享着你的口腔味道,也承担着你的细菌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有福同享”或“有难同当”。

今年疫情期间,除“戴口罩”“勤洗手”热络起来,“公筷”“一米线”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花开数朵,单表“一米”。近期,机关食堂、大小超市、医疗机构、银行等增设“一米线”标识,就连施工场地忙碌的工人也都自觉保持着“一米”距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虽不能自然风景从嗅觉、视觉、听觉诸方面作用于人,但它对人所引发的情绪变化却非常丰富。这得益于卫生专家多次告诫,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人与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飞沫传染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眼下,随疫情逐步稳定和复工复产及开学潮等叠现,随着春暖花开踏青及走街之人日益增多,聚集的风险也在升高。由此,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既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健康线和安全线。

其实,“一米线”并非新事物。长期以来,在机场、车站、银行、食堂等公共服务场所,办事窗口和排队人群间均设置了“一米线”。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对“一米线”视而不见,干什么都“抢时间”“争速度”,喜欢扎堆、强行“加塞”,生怕位置被占领、时间被浪费,于是体会不到“距离”产生的“美”。

从某种程度上说,风景不单是独立的一块石、一颗树、一条河、一堵墙。单一的东西总是枯燥和乏味的,只有养石成山、聚树成林、汇川成河、围墙成城,才能让这些单一的元素进行结构上的有效组合,形成一种强大的美感。同理,想让“一米线”成为永恒的美丽风景,人人都必须将“一米线”视为规则线、文明线、道德线,尤其日常生活中始终自觉地遵守,这道风景才会久远。

新闻推荐

池州用大数据防控疫情服务民生

本报讯(记者徐建)疫情期间,池州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复产复工、服务...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