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沧桑开元寺

宣城日报 2015-10-27 23:44 大字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杜牧《宣州开元寺》 

宣州众多的寺庙中,无论建制规模和在文化史上的影响,都是以开元寺为第一。

开元寺始建于东晋,坐落在宣州城内陵阳中峰之上,东临宛溪,依山傍水,屋宇连绵,历代高僧大德辈出,一直是江南的著名丛林。《大清一统志》称其为“兰若中之最胜者”。清末县志记:“今之东城内,自街以北,当日半属寺基”,可见昔日盛况之一斑。开元寺本名永安寺,唐初改名大元,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宋景德年间又更名景德;明清相继修缮,仍沿用“景德”之名。寺右建有一塔,塔址系古代“风水学”鼻祖郭璞勘定。塔随寺名,屡经变易;但于典籍记载和民间相传,“开元”远比“景德”知名,这是因为“开元”与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元和九年(814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邀诗僧灵澈驻锡开元寺。灵澈是律宗大师,与很多诗人交好,诗名远播。灵澈大半生流离漂泊,在开元寺安定下来,宣讲佛法,吟诗作文。两年后灵澈圆寂,范传正为他刻印了诗集。大和七年(833年),陆亘廉察宣州。当时禅宗大师普愿居池州南泉院,陆亘恭请下山,年已八旬的普愿到开元寺说法,四方从学者数百人云集。陆亘也由此开解,以居士自处。大中二年(848年),宣歙观察使裴休又迎请黄檗希运禅师至开元寺供奉。裴休执弟子礼侍希运,并编《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等书传世。同时宣州僧人清越、元孚也是当时高僧,与希运、裴休倡建敬亭山广教寺;元孚曾为开元寺住持,二僧与文宗、宣宗时诗家、高僧交游密切,诗文酬唱,载于各类诗话别集。据传律宗高僧鉴真东渡扶桑前也曾在开元寺栖身。

但让开元寺广为人知、垂名史册的却是大诗人杜牧。杜牧两次作幕宣州,对开元寺最为钟情,在此题咏仅传世的就有七次。他的笔下记录了开元寺的繁华:“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在寺内南楼作诗:“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他赠友人惟真上人:“曾与径山为小师,千年僧行众人知。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开成三年(838年)夏,杜牧在开元寺遇暴雨,他写道:“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太和六年亦如此,我时壮气神洋洋……今年阘茸鬓已白,奇游壮观唯深藏。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杜牧在开元寺所作的诗歌,最著名的当是《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朝代兴替无常,岁月忽焉流逝,如画江山胜景,百姓自如生息,牵动着诗人的诗思,他驰想古今,在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深沉感触,笔力雄健,意境优美,沧桑惆怅而又不失明朗健爽,堪称开元寺诗丛的压卷之作。

与杜牧同时的赵嘏、许浑、许棠、陈陶、薛能等众多诗人都曾在开元寺题咏,其中以赵嘏《宿开元寺西楼闻歌感赋》、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薛能《开元寺水阁》等流传较广。宋时梅尧臣亦在开元寺写有很多诗篇,他的《开元寺假山》写道:“石是青苔石,山非香蔼山。诸峰生镜里,小岭伴池间。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何须费蜡履,暂到此中闲。”由唐至清,历代关于开元寺的诗作不下数百篇。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开元寺被立为丛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理学家罗汝芳知宁国府。罗汝芳清廉重教,为振兴宛陵学风,他借开元寺空房创办“志学书院”,“宣城心学”从这里发端。宣人感罗汝芳之德,在开元寺“宛陵精舍”立“罗公生祠”祀之。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青年书生汤显祖来到宣州,寓居宛陵精舍观复楼,他与宣州才子沈懋学、梅鼎祚一见如故,常在一起研习诗文戏曲。汤显祖在此留下不少诗篇,其《开元寺浮图》诗云:“对坐芙蓉塔,延观柏枧云。青霞城北涌,翠潋水西纷。岭树疑岚湿,岩花入瞑薰。风铃流梵响,玉漏自声闻。”开元寺何幸,竟成为弘扬佛学、儒学和文学的共同载体。

清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由江西入皖,首次攻克宣州,中军驻扎在开元寺。九月初天京爆发“杨韦事件”,石达开以宣州为“勤王”根据地;后天王洪秀全诛韦昌辉,首级传来,石达开才离宣回京“提理政务”。开元寺一带由此又俗称“小营盘”。此后战火不断,到咸丰十年,开元寺仅余下了地藏殿、铁佛殿和古塔。民国年间,寺殿又被国民政府作为临时监狱,解放后拆除。至此,千年古寺终于不存。但塔仍在。1600多年来,开元寺塔始终默默伫立古城之中,尽看世间沧桑。

开元塔为六面形楼阁式砖塔,造型奇巧,刻划玲珑,高34米,颇为雄壮。塔内有螺旋木梯可供登临。游人登高送目,但见陵阳叠嶂,敬亭巍峨,宛溪句溪二水似镜,济川凤凰双桥如虹;大道通衢,车来人往,升平锦绣,百态横生;不由感人生之真谛,发古今之幽情。“句溪塔影”曾是古宣州十景之一,清刘方蔼诗曰:“中涌江城塔,波痕迥不迷。倒悬如水立,尖刺与天齐。梯浪分层级,攀鳞俨上跻。漫夸东海市,清白莹灵犀。”“尖刺”指塔顶所立的铁刹,是三戟插瓶护环形,但与众不同的是上面盘挂着一条粗大铁链,古塔虽多经修缮,顶端此状却从未改变。

关于塔顶铁链,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北宋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各方豪杰揭竿而起。宁国府郎溪、广德二县命官皆被诛杀。知府王灿惶惶终日,忽悉武官陈云与义军首领江龙是师兄弟,便挟持陈母为人质,令陈云查访缉拿江龙。陈云寻见江龙,计议停当,就押二首领卞通“归案”。陈母获释后,母子二人连夜投奔义军。王灿大怒,以铁链捆锁卞通送法场斩首。行到开元寺,只见卞通大吼一声,崩裂囚车,纵身跃上屋脊,飞攀塔顶,卸下铁链后从容而去。从此铁链便一直留于刹上。宣州人民世代相传着一首民谣:“府官县官休太辣,宝塔顶上铁链挂;好汉早晚要归来,当心把尔狗头杀!”

一段传奇,为千年古寺和舍利佛塔平添了一道绚丽风景。

新闻推荐

美在眼里 香在舌尖

70岁的王阿姨站在泾县特产展区前,小心地捏起一块夹心酥糖放进嘴里,细细品尝起来。摊主余克彪满脸期待地问:“怎么样,还可以吧?”“对对对,就是这个桂花味,蛮好的,来两盒。”听见...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沧桑开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