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白《泾川送族弟錞》原作地龙门

黄山日报 2015-01-09 10:53 大字

最近笔者从太平龙门胡氏家谱中发现李白《泾川送族弟錞》原作地在太平县(现黄山区)龙门乡。这一发现,对研究李白在皖南的行踪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成了泾县“秀甲江南”的美称。

这是唐代诗仙李白《泾川送族弟錞》诗中的两句。全诗160字,赞美泾县佳境的占四分之一。此诗作于何处?史料上从未记载。最近看到民国时期太平县龙门乡人胡锡龄(时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官)修编的《胡氏家谱》中发现“李白送李錞经龙门碧山”一段的记载。这一发现,使李白写的“泾川三百里”包括了现在黄山区太平湖的范围。

龙门乡在唐初属泾县,是包括现在整个太平湖地区的大乡。1996年出版的《泾县志》载:“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割泾县西南十四乡拆置太平县。”2008年出版的《黄山区志》载:“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拆太平县,大历中(公元766一779)复置,并将泾县西南龙门三乡划归太平县。”这就是历史上的“割泾补太”。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在游桃花潭后到龙门。当时龙门乡还在泾县范围内,龙门在历史上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李白曾两次到过龙门,作诗两首。这次李白与堂弟同到龙门,李白目的是越龙门岭去黄山,堂弟在此分手去池州。在途经龙门时,他们被龙门的优美景色所吸引,李白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泾川送族弟錞》一诗。诗中提到的“碧山”是指龙门乡右边的那座山。清代龙门村庄地形图上标明“碧山”。《大清统一志》记载:“龙门碧山位于太平县西北四十里,高五百米,周三十里,崖壁峭拔,中有石窦门”。诗中“锦石”不是山上石头,而是当时龙门河中的石头。因颜色如鸡血色彩,村人叫它“锦石”。夕阳西下,“锦石”在水中返出的光泽,通过反射,碧山倒影河水中,成为一个景观,于是诗人捕捉这一瞬间写下了“锦石照碧山”的诗句。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惜别诗,但李白写人、写情,一洗前人的悲酸之语,变思念为开朗,于放达中见深情,触情入景,把抒情、叙事、写景交织一体,把龙门绮丽的优美风景含着“泾川百里”浑灏阔大的气势写得淋漓尽致,织出清丽而活脱的画面。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泾县的一张名片,也是宣传龙门、宣传太平湖的一张名片。

这首诗传出后,为后来许多文人墨客到龙门乡吟诗作画作了很好的铺垫。据龙门乡志记载:从唐到明、清有21首名人诗作。太平湖建成后,在此湖吟诗百首,电视剧《红楼梦》“黛玉北上”就是在龙门乡碧山下取景。

·戴红莲 戴新彪·

附诗如下:

泾川送族弟錞

泾川三百里,若耶差见之。

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

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

问我何事来,庐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

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

愧无海峤作,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俄然告将离。

中流漾彩鹚,列岸丛金羁。

欢息苍梧凤,分栖琼树枝。

清晨各飞去,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秋深瞑猿悲。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

新闻推荐

全省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山市召开梁卫国出席并讲话任泽锋会见孙正东主持孔晓宏出席

本报讯 4月29日到30日,全省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山市召开。会议分析了山区农机化面临的新形势,要求统一思想、交流经验,理清思路,强力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