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金钩树
□ 盛祥贵
老家在皖南油菜花盆地——黟县柯村乡宝溪村茗溪坑自然村,在自家名叫白蛇湾的自留山间,有一处尼姑庵的遗迹,这里,有几棵不太常见的大树,一棵老枫香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一棵黄年茶约摸两人合抱,这么大的树种在当地实在少见,这几棵树龄过百年,都是落叶乔木,高二十米左右,夏季的浓荫能罩住一两亩地的地方,还有一些是高大的苦槠树,常年碧绿青翠,似一片翻滚的云朵依偎在山间,老家的茶园就在这些古老的林子旁边,茶园一侧还有一棵是被称作“仙果”的金钩树。
关于这棵金钩树还有一段故事。
工作闲暇时节我回老家看望老母亲,晚上通常要和87岁高龄的母亲聊家常,母亲是安庆桐城籍的,老人家总是爱聊些关于她从安庆到徽州的事情,大多是一些心酸的往事,金钩树的话题倒是能冲淡她叙述年轻时背井离乡苦难境遇的复杂情绪,听母亲说,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五八年大饥荒之后,为了生产自救,父母亲在自留山辟了一块地,种上些玉米和小杂粮好糊口,无意间发现一棵尺把高的金钩树小苗,或许是鸟儿带来的一颗种子发芽长成的,因为是难得的“仙果”树,细心的母亲把它留在玉米地的中央,并用枯树枝围上一个小栅栏,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如今长成了一人都抱不过来的参天大树,这颗树也曾遭过雷击,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数次炼山造林,这棵金钩树却安然无恙,至今依旧高大茂绿。难免让人想起日渐年老的父母呵护这颗树的细心,就像他们当年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金钩树春天开花后,那满树细密的白色小花香气四溢,引来无数蜜蜂整天嗡嗡嘤嘤的。夏天那密密匝匝的心形叶下伸出一枝枝青紫的果实,果实像一只只屈着的鸡爪,因此又名“鸡爪果”。到了秋天,果实渐渐变成金黄色,犹如倒挂在罗绡帐上的金钩,恐怕金钩树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霜降以后,树叶全部落光,只剩下满树金灿灿的果实,在寒风里慢慢掉落枝头,树下就是顽皮嬉闹的我们弯腰捡金钩甜果的情形。
捡金钩是童年时代的一大乐事。
在那物质极度缺乏的七十年代,金钩果无异于我们的珍馐。在捡金钩的时节,简直就是鬼使神差,天刚蒙蒙亮,平时任大人怎么吼也难以醒来的我却能自动醒来,一个鲤鱼打挺蹦下床一口气狂奔到自家茶园旁的金钩树下,岂料比我早的还大有人在,于是大伙儿在微明的天色里趴在地上,急溜溜的眼睛搜寻着每一寸土地。有一次早晨雾气太重,对面不见人,当我发现一枝果子扑上去捡时,居然几个小脑袋碰在了一起,人仰马翻的我们摸着碰疼了的脑袋,彼此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小伙伴们傻笑成一团,每每记起此种情形,着实叫人忍俊不禁。
金钩果入口绵甜清香,余味悠长,只要是吃过的人,恐怕谁也忘不了。如今的小孩什么零嘴没吃过?口味刁得令大人头痛,无独有偶,孩子上小学每天路过的县政府大院内,也有一棵金钩树,常见他们在金钩树下寻寻觅觅,这时的情形和我们小时候捡金钩如出一辙,呵呵,你说奇巧吧,进出县政府的大院机会很多,金钩树应该还在的,只是无暇顾及那些金钩果了,如今,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了,或许这颗孩子们亲昵的“钩钩”树能成为古城中一处小小的景致。
孩童的我们更是视“钩钩”果为珍宝——平时舍不得吃,将它用细绳串起来阴干留着,好伙伴来了才一同分享。当然对于大人也同样具有吸引力,不仅香甜可口,听母亲说它是有着解酒的功效的,少年时见大人作为赠品送人,说是能解酒,我还半信半疑,长大后一查资料,才知道它简直就是解酒的绝品。于是,金钩果解酒的故事不经意的说开了。
据传唐天宝八年至上元二年间,诗仙李太白三上九华五下秋浦漫游古池州时,曾于龙溪上轿顶山访仙问道,途经百梁厅由于不胜酒力歇脚在一棵千年金钩树下,蓦见树上金灿灿的金钩果,便吃了一捧,不料酒意顿消,精神大振,一气爬上山去拜访高僧,并题写了“白云寺”。后人为纪念这位“谪仙”,就于百梁厅的龙溪之上金钩树之下建造了一座桥,据说而这桥至今尚存,有空一定去拍些许照片,也好一探究竟。
金钩树在皖南还是有些名气的,特别是“仙果”遇“仙人”更成就为一段千古佳话,诗仙金钩果醒酒的故事广为流传。
诱人香甜的金钩果已渐近成熟,馥郁萦绕的味道正在古老广褒的徽州山野间慢慢弥散开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闫冲冲报道 记者日前从市旅指委获悉,黄山市旅游营销工作方案与旅游市场营销政策业已发布,今年将坚持整合营销、精准营销,不断创新营销方式,突出“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城市...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