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潘世鹏现任铜冠有色池州公司黄山岭铅锌矿副矿长的
□ 记者 潘世鹏
现任铜冠有色池州公司黄山岭铅锌矿副矿长的汪赛琪自1980年毕业分配至今,在远离城区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全身心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为推动企业上台阶、增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早在二十年前,汪赛琪还是技术员时,作为一名新手,矿区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难度还很大。有人建议他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做得了,只要不出纰漏就没事。肯干的汪赛琪偏偏不信这些,他认定自己只要肯钻研,就一定能够成为行家里手。于是,在厂矿,在工地,风里来雨里去,他风尘仆仆地与技术骨干和工人们交流。查资料、看图纸、跑现场,在他的努力下,他用最短时间掌握了全矿生产设备技术工作和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能够及时处理生产设备发生的各种问题。他的苦干精神和钻研态度得到了众多技术骨干的敬佩。
黄山岭铅锌矿原来的生产技术条件非常差,很多生产都受到限制,经济效益与周边同等矿区企业的差距也很大。汪赛琪说:“那时出去跟别的同行在一起交流,最怕就是比产能,比效益,因为自己厂里的生产实力和综合水平实在是太差。”起点低不但没有吓倒汪赛琪,反而激发了他更高的探索欲望。二十年来,作为矿区技术研发的带头人,汪赛琪不怕吃苦受累,舍弃个人利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负责黄山岭铅锌矿矿山综合技改工程时,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为了不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节约工程投资,汪赛琪挺身而出,决定自己带领矿山专业人员自行施工安装,汪赛琪会同安装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在那段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他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工程按期投产运行,顺利完成了矿山新老矿体的接替,稳定了矿山生产,为矿山节约资金数百万元。该项目还被省、市评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优秀项目奖”,汪赛琪也被评为池州市项目主要有功人员。在主持新建尾矿库项目建设时, (下转A3版)
(上接A1版)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该工程要在采空区上方建设,这种高空作业在尾矿库工程建设中尚为首例,难度之大令许多同行都望而兴叹。但是汪赛琪硬是啃下了这块骨头。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试验,不断总结,该工程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还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汪赛琪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负责十五万吨改扩建项目时的情景。当时矿里提出要确保工程在“保质保期保安全保资金”的前提下顺利投产,但是施工条件不足的现实困难又摆在那里,从人员到设备都不能达到基本要求,汪赛琪当时想到了放弃,毕竟这种开创性的实验自己没有经历过。领导看出了他的犹豫,便耐心地跟他说,“小汪啊,技术攻关就是这样,不是你攻克了它,就是畏惧打倒了你。”备受鼓舞的汪赛琪一下来了干劲,从工程的施工设计开始,到项目的试产,他在施工现场整整奋斗了一百余天,一百多天里,家里父母让他回家他都顾不上。无论是图纸的校核、设备的选型与订购、材料的准备、施工人员的组织,还是施工方案的确定与协调及工期的安排,他都亲历亲为,细心部署。他坚持做到跟班跟点和“旁站制”,在他严格的质量监控及验收下,终于实现了该项目主体工程一次试车成功,提前顺利投入生产运行,并取得在较快时间内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和技术指标的良好业绩。因为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该项工程节约投资400多万元。在这次改扩建工程中,令汪赛琪和他的团队没有想到取得意外收获是,由于他们注重矿产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通过选矿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将原矿中仅含0.05~0.2%的铜再回收,选成25%优质铜精矿,光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无意地利用资源为企业每年直接创效800多万元,选矿回收率等多项指标也达到了同行领先水平,矿山还因此被授予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
如今的黄山岭铅锌矿技术水平优良,企业效益不断攀升,这一切无不凝聚了汪赛琪及众多技术研发人员的汗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矿山装备水平,满足矿山生产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设备的效能,降低能耗。技改研发为黄山岭铅锌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效益。
强化技改,服务企业发展,这是汪赛琪二十年精心钻研的执着追求。在池州黄山岭铅锌矿,汪赛琪用二十年的青春历程谱写了一首服务企业增效又增收的动人诗歌。
新闻推荐
□ 记者 金立平6月21日下午,合肥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1000余名国内外旅行商、投资商代表和特邀嘉宾代表云集于此。作为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安徽旅游推介会由...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