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左平承接转移大潮涌动在召开的省政府第次常务

池州日报 2010-04-30 00:59 大字

□ 记者 左平

承接转移,大潮涌动。在4月26日召开的省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上,依托省级贵池工业园区建设的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准建立。这是近10年来,省政府再次批准建立省级高新区。池州市拥有了承接产业转移更高起点的新平台,启动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抢抓机遇 主动承接

今年元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全市上下沉浸在欢欣鼓舞之中,示范区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

奋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支撑作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省级贵池工业园区建设“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池区作为承办主体,将高新区申报建设作为2010年区委、区政府的头号工程来抓,将2010年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动年”。市、区两级均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高规格领导小组,着手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工作。

“贵池区毗邻长三角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以抓住机遇,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而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参与国内、国际分工”,贵池区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

2月1日,赴省科技厅进行对接,标志着池州高新区申报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申报高新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有关规定,省级高新区必须符合五个条件:一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城市用地总体规划,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规划,四是所依托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五是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牵涉到编制可研报告、高新区规划报告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程序。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督办下,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

“从正式启动到最终获批,池州高新区申报工作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而同时获批的马鞍山高新区、铜陵高新区分别用了三年和四年”。贵池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

市、区联动,扎实细致的工作是高新区快速获批的保证。根据《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及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要求,池州市编制了省级贵池工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市、区相关部门加班加点,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20多个申报材料数十万字,基本上做到了一次性通过,最终顺利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

启动引擎 奋力跨越

近年来,池州市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省级贵池工业园区通过近几年的大建设、大推进,已经形成了“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环境,垒就了筑巢引凤的平台。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智以及本土规模企业的创业、创新,园区已经形成了新材料、装备制造、光伏电子、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涌现出了安徽白鹰、艾可蓝节能环保、颐和新能源、旭豪机械、金艺超细粉、灵芝化建、九华汉高、大正机械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池州高新区的批准建立,再一次启动了池州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池州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9.28平方公里。到2015年,池州高新区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8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0亿元;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由现在的3%提升到6%以上,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数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建成3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左右省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个以上的重点实验室、5个左右的生产力促进中心、6个以上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逐步建成体系健全、经济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载体支撑。

新闻推荐

记者邓柱至日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在铜陵举

本报讯(记者邓柱)5月7日至9日,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在铜陵举行。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池州市青阳腔、傩戏、天方雾里青茶叶等部分民艺民品在文化节上亮相,展现了独特魅力,弘扬了池州市特有的地方...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