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周馥居芜湖

芜湖日报 2017-06-14 00:00 大字

晚清名臣周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清史稿》有传。他跟随李鸿章筹办洋务达三十余年,最后官至封疆大吏——两广总督。周馥是安徽东至人,他与芜湖颇有渊源。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周馥以年老多病,辞官(两广总督)回乡。看到老家东至室庐颓败,“因僦寓芜湖”,于是就买下了位于芜湖东门外大砻坊益新公司边上的一块地皮。次年(1908)九月,周馥在芜湖的别墅建成。直至宣统三年(1911)九月移居上海,十一月移居青岛,周馥在芜湖居住了三、四年。据市文物局出版的《芜湖旧影甲子流光》一书记载,弋矶山医院创办者赫怀仁的曾孙斯丹利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周馥到该院看病时投递的名帖。周馥看病的时间也当在此期间。

据章维藩曾孙章开沅先生的回忆:离公司大门西侧不远、靠近青弋江边,有一座林木环绕的小巧院落,其格局类似北方的四合院。那是曾祖父为其老上级、曾任两江总督的周馥修建的别墅,当年称为周公馆。章维藩曾任无为知州,后弃官经商,1894年在芜湖创办益新面粉厂。章开沅的回忆与周馥说的自己购买建造有出入,可以不论。不过,两家既为近邻,关系也不错,倒是事实。宣统元年(1909)五月,益新面粉厂遭受严重火灾,机器及货物付之一炬。章维藩就得到周馥等知交的解囊相助,得以在原址重建新厂。周馥去世后,这座周公馆也转让章家,成为益新公司接待重要亲友的居所。

周馥《玉山文集》卷二记芜湖别墅:“门临溪水,风帆来往,春日菜黄麦绿,秋风豆熟稻香。扶杖徜徉,可与野老争席。门无车马,架有诗书,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周馥居芜期间,主要整理旧稿,从事著述,完成了《治水述要》十卷、《负暄闲语》二卷等。《治水述要》目的在于“示人治水之法”。因周馥昔年为官,长期与水利打交道,治水功绩集中在对山东黄河、海河水系的治理。周馥治理水患不仅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治水思想与独特方法,成为名副其实的“治理水患的专家”。周馥将毕生治水之法写成《治水述要》一书,是我国治水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负暄闲语》是一部家训类著作,借古人名言和当代事例,教导子孙立身处世之方。分别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延师、婚娶、祖训等十二个方面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议,并以此约束后世子孙的行为。周氏后人之所以人才辈出,六世书香,也许跟周馥的庭训大有关系。此书2013年由中国书店出版了北京大学孟繁之的点校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周馥妻子吴氏在扬州病故,周馥安排丧事,归葬东至。吴夫人性慈祥,自奉极俭,对家乡亲友颇为慷慨。她用历年节省的1万两银,存在典当行生息,以利息资助亲友。后来典当行破产倒闭亏损一半,她又补助银4000两,在芜湖万春圩购买了2000余亩田,用其收入资助亲友,亲友受益30余年。代理安徽巡抚沈曾植称她“姆教素娴,乐善不倦”,为其建“乐善好施”的牌坊。日军侵入芜湖后,因战乱万春圩田租不佳,周馥第四子周学熙再捐款补助。宣统三年(1911)三月,周馥次子周学铭在芜湖病故,时年五十有三。周学铭1888年中举人,189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在四川、江西为官。他在清末应安徽绅商邀请主持修建芜湖到徽州的安徽铁路,但“工巨款绌,奔走数年,路未成而竟以劳病故”。

《周馥自撰年谱》记载了宣统三年芜湖大水灾,“是年五六月大水,芜寓惟上房无水,街市行船,七月水退。土人云:道光末年水更大三尺,光绪二十八年水略大,并此为三”。“街市行船”,形象生动,这些文字可以说是芜湖地方史的珍贵文献。

张宪华

新闻推荐

东至做强电商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徐婷)近年来,东至县通过采取搭建平台、拓宽领域、人才培养等有力措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该县上线运营“家在东至”...

东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周馥居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