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劝耕贷“贷”来好日子

池州日报 2017-05-23 04:00 大字

□ 记者 徐婷

这几天,东至县洋湖镇东风村鑫诚家庭农场木耳基地负责人黄慧娟喜出望外,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基地的20万棒黑木耳正在采摘,预计全年纯利润达40万元,共带动了附近50人就业和3户村民发展木耳种植。

在此之前,黄慧娟种有200万株树木和600亩水稻,是村里有名的“创业达人”,去年,她把眼光瞄准了木耳种植,但苦于资金不足,一直搁置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村干部第一时间将“劝耕贷”的政策告诉了她,并帮助其在东至扬子村镇银行申请了40万元的贷款。“过去由于没有有效抵押物和担保人,很难从银行借到贷款,现在多亏有了‘劝耕贷\’,让木耳种植成了真,取得了丰厚的收益,我打算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黄慧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池州市像黄慧娟一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4000多家。虽然经过多年打拼,这些新型农业主体多数却因融资门槛高而发展困难。2016年,池州市与省农业担保公司积极对接,在东至县率先推出“劝耕贷”支农信贷产品,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多元主体的资源共享和互补,创新农业信贷纯信用担保机制,有效破解了“贷款要抵押,担保要找人”难题,打通了金融惠农通道。

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池州市从2016年6月份启动“劝耕贷”试点工作以来,政府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各合作银行和省农信担保公司积极参与,已在全市3县1区39个乡镇全面推开,截至4月份,全市“劝耕贷”业务共建档立卡3085户,发放贷款450户,贷款总额为1.85亿元。在获得贷款的450户新型经营主体中,其中约七成客户为首次享受银行贷款。

在推进“劝耕贷”工作中,池州市坚持精准导向,强化过程管控。通过报纸、电视台、印发宣传材料、科技下乡、专题培训会等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劝耕贷”产品特点、优势和申办流程等业务知识,让广大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了解“劝耕贷”、接受“劝耕贷”,主动建档立卡、申请贷款。为了有效防控贷款风险,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平台,对申请“劝耕贷”的新型经营主体,从基础信息、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社会信誉、借款用途等进行审核;发放贷款后,跟踪贷款使用去向,定期走访和帮扶,提高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和偿债能力,严格防控贷款风险。同时注重信用培育,塑造新型职业农民的诚信理念。

“‘劝耕贷\’业务积极推广,让种粮大户种粮更有底气、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更有动力、农村创业者创业更有盼头。这个业务实施了‘输血\’,实现了‘造血\’,满足了供给侧改革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需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金融‘活水\’。”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我和妈妈换角色

东至县实验小学403班陈科宇指导老师:汪后强一个周末,做完作业后,我央求妈妈让我看一会儿电视。“不行,已经很晚了,快点睡觉!”妈妈斩钉截铁地说。我很不高兴,嘴里小声嘟囔道:“要是我和妈妈换个角色该有...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