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木耳产业促增收

安徽日报 2016-12-07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赵传群本报记者 徐 建

近日,在东至县洋湖镇北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承告诉记者:该村有种植黑木耳的传统,黑木耳种植户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这两年的收益也非常好。

北山村是东至县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个贫困户,贫困人口达人。为尽快摘掉贫困村的“穷帽子”、帮助村民尽快增收致富,去年,该村“两委”研究决定,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黑木耳。随后,村里启动了万元扶贫资金,种植万袋黑木耳。截至目前,该村预计已有万元的纯收入。

东至县林业资源丰富,有着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种植基础。如何让食用菌产业惠及更多贫困户?该县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和新产业,采取了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和大户带动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这一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发展黑木耳产业的扶贫之路。

以北山村为例,该村吸纳了户贫困户到黑木耳种植合作社,每户给予元的入社启动资金,合作社同时承诺有%的保底收入。这样,每个贫困户至少每年有元的保底收入。如果合作社收益超过%,贫困户将获得更多分红。此外,贫困户还可以在合作社通过务工获得其他收入。

在洋湖镇龙丰村,记者看到余万棒黑木耳菌棒整齐排列着,菌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据了解,这个黑木耳种植基地是由一座废弃轮窑厂改建而成。去年,该基地种植万袋黑木耳,共生产黑木耳2万多斤,总产值达余万元。今年,这个基地又将黑木耳扩大到万袋,目前已采摘1.5万斤。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的同时,基地还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去年的用工支出就超过了万元。基地的带动效应特别好! ”龙丰村支书张国祥介绍说,村里的贫困户卢小杰虽有残疾,但他通过干浇水、采摘等体力付出较轻的活,一年收入也接近上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至县去年共有个乡镇、多个农户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规模达万袋,年鲜品产量达4万吨,产值2.4亿元。今年,该县食用菌规模将达万袋。

新闻推荐

·监督回音壁·公益林补偿款将及时发放

近期,东至县葛公镇红旗岭直坑组村民给本报来信说,他们村以林业为主,森林已被政府划定为公益林。可是,林业部门却没有执行公益林补偿政策,以林业纠纷为由,拒绝发放公益林补偿款,至今已有3年时间了。他们...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木耳产业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