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堤坝修复,加固提质

安徽日报 2016-08-1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田婷桂运安徐建

“先生活,后生产”,优先修复关系民生的水利设施

“7月3日的洪水来势汹汹,冲毁了镇上420米自来水主管网、160米支管网,水厂内的设备损失也不小。 ”8月11日晚7点多,记者赶到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秋江自来水厂时,水厂负责人胡从启一边介绍,一边执意引着记者走到一块展板前:一张张记录当时灾情的照片,印证了他的话。

水厂受灾,直接导致其供水范围内的7个村大面积停水。保证4000多户村民饮水安全是大事!7月5日起,水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挖沟埋管。 7月8日,灌口、旧溪等5个村的供水陆续恢复;7月19日,最后两个村——石城、长庄恢复供水。

这两个村的供水之所以恢复较慢,是因为它们与水厂之间隔了一条秋浦河。连接两个村的自来水管网原先埋在河床下,后被洪水冲走。“洪灾期间,我们这一段的秋浦河最高水位达到21米,无法在水下进行管网修复工作,只能等到水退去4米后再行动。尽管如此,水位仍然偏高,得在新的管网上绑上铁块和水泥砖,帮助它们沉下去。 ”胡从启说。

8月12日上午,天气燥热。记者站在东至县张溪镇塔石圩上张望,看见细长的黄湓河安静地伏在低矮处,怎么也想象不出,洪水来临之时的这条河是如何汹涌。

“7月3日下午4点多开始,这里的水位1小时上涨1米多,很快河水就漫过塔石圩,圩上出现多个溃口。 ”塔石村村长张少敏说,“河岸边的灌溉站因为地势低洼,完全泡在了水里,站里的变压器、混流泵、电机全部被毁。 ”

7月8日,塔石圩的洪水开始慢慢退去。洪灾过后,又迎来高温天气,出现“先涝后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堵口复堤,修复灌溉站也十分重要。”张溪镇水利站水利员丁帮荣说,“在7月底洪水完全退去后,我们抓紧时间修好灌溉站,保证了圩区2500亩田地的灌溉用水。 ”

池州市防办副主任王惠生表示,修复水毁水利工程的原则之一就是“先生活,后生产”,要及时修复关系民生的饮水、灌溉等水利工程。

据初步统计,入梅后的强降雨造成安徽省水利工程水毁71856处,其中堤防损坏11226处,圩口溃破129处、水库水毁284处、护岸损坏13252处。省防办有关人士表示,对影响当前防洪、饮水和灌溉供水安全的重点工程力争于8月上中旬完成应急修复,保障防洪、灌溉和人饮安全,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先应急,后长远”,积极提升防洪体系标准

窄窄的防水埂上,5台水泵正在轰鸣,一股股浑浊的水流从排水管中喷出,涌入夹箱河。 8月11日下午,一踏入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万子村,记者就看到了这一幕。

“圩区的内涝还没排完,明天得再加上两台水泵,再过几天应该可以排干。”万子村村支书吴国保边说边抹去脸上的汗水。此次洪灾中,万子村一共出现8处决口,受灾严重。

顺着堆满沙袋的防水埂向前走了1公里,有人指着埂上一座民房外墙的黄渍给记者看:“这就是当时洪水泡过的印记,有一人多高。 ”再往前走一会儿,可以看到一处断开约50米的缺口,如今已用木桩、土方和编织袋填起。

“决口后的一段时间,因为圩区内的水位比夹箱河还要高,可以通过决口处自排,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堵上。 ”吴国保说,“直到8月初,防水埂内外水位相当,无法自排,才开始用水泵抽水,并按照镇水利服务站给出的方案进行堵口。这段时间,村里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在这儿干活,今天刚刚合围。等排水结束后,还要进行复堤。 ”

堵口是应急,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则需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彻底治理。

8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东至县张溪镇东湖圩。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7月3日洪灾中出现的决口处,有80米宽。 ”张溪镇水利站站长程江红告诉记者。而眼下的东湖圩,堤坝宽厚平整,延向远处,堵口复堤工程已经完成。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东湖圩修复工作的结束。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仍驻扎在此,抗洪抢险之后,他们又有了新的任务:对东湖圩进行堤防加固。

“正在进行的东湖圩堤防加固工程,是东至县今年9个重点水利项目之一。 ”东至县水务局副局长黄学良告诉记者,东湖圩总长12.7公里,堤防加固工程将对堤坝进行加高、加宽、培厚,其中宽度从原来的4米拓展到8米,高度加高1米。

“决口处一般都是迎流顶冲的位置,容易受到洪水的冲击。堤防加固,也包括在这些险段修建浆砌石护坡。 ”程江红补充道。

“堤坝加固工程完工后,东湖圩的防汛标准将从可抵御黄湓河流域10年一遇洪水,提高到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 ”黄学良说。

“修一处,成一处”,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活到59岁了,就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 ”采访中,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万子村村民江理云心有余悸地说。洪灾中,江家坐落在防水埂上的老房子几乎被冲毁,夫妻二人只得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儿子家居住。

“没遇过大洪水,大家的防汛意识不够强,平日里很少维护堤坝。再加上年轻人几乎都在外打工,村里也没多少劳动力。这条防水埂也算是年久失修了。 ”一旁的吴国保在反思,“这次洪灾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村里的堤坝要继续修复,但不能只恢复原样,还要加高加固。不然今后发洪水,还是扛不住。 ”

据牛头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洪灾中出现多处决口的秋浦河大埂万子段,已纳入“秋浦河综合治理”项目,防洪能力将获得提升。

来自池州市防办的数据显示,此次洪灾造成该市沿河沿湖85个圩口漫破,水毁圩堤、护岸、塘坝、灌溉设施等水利工程4167处。

修复这么多的水毁水利工程,资金从哪来?日前发布的《安徽省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加资金投入,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毁修复投入机制。

“县里主抓重点水利工程,乡镇则负责类似河堰恢复等小型水利工程。 ”黄学良说,“在资金投入方面,既整合现有财政资金,也积极争取省、市水毁补助资金。‘八小水利工程\’专项资金,也可以用于今年水毁的八小水利工程修复建设。 ”

在东至县的升金湖边,一些村民修建起“民圩”,填湖造田。此次洪水一来,不少小圩都出现决口。

“现在提倡建设海绵城市,沿湖周边圩口必须统筹考虑生态修复、退耕还湖。 ”黄学良说,“根据要求,对圩区内土地面积在1000亩以内的小圩,我们采取‘小水疏,大水丢\’的策略,一旦决口,原则上不再堵口复堤,而是将圩区作为湿地,给洪水腾空间。圩内有常住居民的,要进行迁建安置。 ”

省防办有关人士表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应与各流域、各区域、各工程类别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尽可能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泵站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整治等专项治理规划,彻底进行治理,避免重复建设。同时结合八小工程、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农田冬修等统筹协调推进。此外,有关技术人员要驻点重要工程施工现场,全过程参与施工管理,确保修一处、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

新闻推荐

花凉亭派出所为耄耋老人恢复户口

日前,花凉亭派出所民警在花亭湖村进行“大走访”活动时获悉,晋熙镇花亭湖村余大组有一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妻一直未登记户口。得知此情况,该所民警立即找到这对老人,了解到他们家1974年发生了一场大...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