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把式”的新职业

安徽日报 2015-02-05 17:57 大字

种了一辈子庄稼,如今成为家庭农场的职工。目前,东至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0家,家庭农场98家,共带动13.5万户农户增收——

本报通讯员 徐玉松

本报记者 徐 建

“土地流转年收入7500元,在农场上班年收入1.5万元,一年还有半年农闲,这对一个60多岁的人来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1月28日,记者见到傅昌满时,他正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八都湖村周氏农场里查看小麦长势。这是一片有1400多亩地的家庭农场,其中有10亩地曾是他家的土地。

傅昌满种了30多年地,如今成了周氏农场的职工。他家的地在几年前就按每年每亩750元流转给了当地的周氏农场,自己每年在农场上5个月左右的班。 100元一天,按天付,农场还免费提供午餐。 “不起早不贪黑,有饭吃有钱挣,你说快活不? ”傅昌满说。

当初把土地流转给周氏农场时,他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干了一辈子农活,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种,心里难以接受。但傅昌满看到农场全部是机械化生产,规模又大,原来种庄稼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再加上年龄越来越大,最后决定把土地流转出去。

傅昌满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分片查看农场小麦墒情,平时协助农场里各种机械播种、施肥、喷药及开沟排灌等。“以前起早贪黑做,遇到旱涝或病虫害,一年就可能白忙活了。有时好不容易丰收了,又怕卖不到好价钱。现在既轻松又能挣到钱,关键是再也不用操心了。 ”记者了解到,像傅昌满这样的职工,在周氏农场共有100多人。

对于东流镇张岗村张垄组农民陈根泉来说,最幸福的事是在春节前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股权证,成为农业合作社股东。 2013年,他以2.5亩田和7.5亩山场入股当地东篱合作社,不仅每亩田每年能拿到500斤保底粮食,还能参与合作社分红,而且自己常年在合作社上班,多挣一份工资。 “以前种地靠天收,现在有稳定收入了,活比以前更轻松了,收入却更高了。 ”陈根泉说,像他这样的股东,该村还有66户。

“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普遍比流转前要高。 ”东至县农委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县已流转土地17.2万亩,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0家,家庭农场98家,共带动13.5万户农户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80元。

新闻推荐

省纪委通报三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本报讯(记者 朱胜利)10月14日,省纪委通报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分别如下:利辛县司法局胡集司法所原负责人刘少华违规使用警车问题。 2014年3月17日上午,刘少华私自驾驶单位警车与妻子一道...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