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图为引水灌溉现场资料图片记者汪玉芳有收无收在

池州日报 2013-12-03 00:09 大字

图为引水灌溉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汪玉芳)“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一句农谚准确地描述了水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今年池州市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农田水利建设在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库山塘确保了源头有水,“小农水”工程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一头一尾,让很多农田告别了“靠天收”。

为破除农业生产的“水之困”,池州市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以防洪减灾、水库保安、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为工作重点,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06座,投资8.2亿元,增加蓄水量3500万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6万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78处,投资1.79亿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4.77万人。投资规模连年创新高,今年重点水利投资达7.6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在5.8亿元以上。

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池州市实施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13座小(一)型水库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除险加固任务。30座小(二)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到“十二五”末,基本消除病险水库,充分发挥水库的灌溉和防洪效益。

以农田渠系配套完善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水库、泵站、引水灌区排灌渠系配套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对万亩以上灌区实施渠系配套,推行节水灌溉,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利用水利兴修,推进5000亩到10000亩小型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东至县和贵池区已先后被列入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去冬今春已完成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4.26万亩。一系列水利兴修措施的稳步实施,提升了池州市农田水利的综合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编者的话春节期间本报继续深化走转改开展新春走基层活

编者的话:春节期间,本报继续深化“走转改”,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采写了一批“冒着地气”的鲜活稿件,从今天起分期推出,以展示成果,推动作风和文风的进一步转变。 &nbs...

东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