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得见的田园风光看不见的规划体系代表们感悟成都聚焦

四川日报 2012-07-20 18:18 大字

看得见的田园风光,看不见的规划体系,代表们感悟成都——

聚焦

成都统筹城乡的经验被概括为“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成都将“说起容易”的理念落到实处的秘诀是什么?科学规划无疑是先导。实际上,在成都多个点位的参观中,看得见的是田园城市、优美乡村、高端产业,看不见的恰是成都织就的从城到乡、覆盖全域的规划体系。

7月19日,天府博览中心二楼,大幅图片将成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探索依次呈现,在一处拐角,队伍行进的速度明显放慢下来,代表们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一阵“狂拍”。

他们在寻找答案。

从城市到乡村 “一张图”统领全局

成都带来这样的实践:“2003年以来,始终坚持将统筹城乡规划作为依法行政、科学发展的基础,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确保在城乡一体化的指导下推进成都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这就是全域规划的理念。”广元市青川县县委书记向此德观看后说,过去“孤立”地做规划,就像产业、城镇规划脱节,只顾建园区、修厂房,不怎么考虑城镇商业配套,而成都做到了一张图统领全局。

这张规划图先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做法,实现一盘棋规划布局,接着又将19个区市县视为一个整体,打破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局面,形成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紧密衔接的规划体系。

参观郫县唐昌镇战旗村时,代表们还听到一个故事:早在2006年,这个村就耗资9万余元搞出了“村史”上的第一个居住集中规划,时至今日,战旗村不仅有村庄规划,还有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旅游景区规划。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洪波,对战旗村的产业规划注视良久。“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不仅要农民住进新房子,还要借助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他认为,四川在灾后重建中实施的新农村规划,使受灾乡村在恢复中得到提升,在此进程中,成都实践出了“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灾后住房重建原则,这极大丰富了全省新村规划理念。

见到有人在天府博览中心发《成都乡村规划》宣传册,雅安市天全县县委书记赵昌林赶忙要来一本。“以前新农村规划看重效果图,但能原汁原味地走下图纸,没有一个系统规划是不行的。”他表示,尽快组织全县的乡镇干部到成都来“洗眼球”。

从互动到统筹规划 引领新型发展

省招商引资局局长张谷,在郫县德源新城与代表交流时,多次提到“产城一体规划”,而其所处的德源新城,恰是这个规划的具体形态展现。

富士康集团成都基地,距此不远。自2010年富士康生活配套区落户以来,德源镇面积从0.5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人口由3000余人增加到8万多人、流动人口超过20万人,一个新城区迅速形成。而在双流的公兴镇,由于仁宝、纬创项目的落户,同样的故事正在上演。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多出一个良性互动的整体规划到底有何不同?成都三圈层的蒲江县感受深刻。一个偏远的农业大县,依靠寿安“产城一体”规划,吸引到世界500强企业博世集团的落户。

“天府软件园为什么能够招才引智?还要说产城一体规划。”张谷认为,产业、土地、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等“多规合一”,是“两化”互动的一个重要抓手,既是锻造产业硬实力,也是在提升环境软实力。

绵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廖雪梅对此颇为认同,该经开区也在实施 “产城一体”规划:“之前由于缺乏城市生活配套,很多外地工人待不下去,现在企业根本不愁招工了,而且新的城区也在崛起。”

这只是规划引领下“两化”互动的一个缩影,它同样也在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成都统筹城乡实践,突出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切实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利益。”杨洪波说,成都通过整合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使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从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先从规划上均等。”江油市委书记宋开慧说,借助灾后重建,灾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成都相比,“品质”上仍有差距,“让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下乡,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将是下一步统筹城乡的着力方向。”

从图纸到落实 管理创新做保障

“规划再好,不落实也是一纸空文,成都是怎么贯彻到底的?”代表从一个个参观点已经感受到成都城乡规划“变现”的力度。

天府博览中心出现的两个“形象”,正给出答案。一个是解说“志愿者”——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王天刚。“按照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简单管理三分离的原则,成都初步建立了强化规划编制和监督、简化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规划管理体制。”他说,成都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城乡规划督查专员办公室和规划执法监督局,确保统筹城乡规划落到实处,做到实施过程不走样。

充分尊重民意,村民参与城乡规划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09年9月,成都试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集中居住区 (点)规划设计方案,不仅在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并且在完成后,更要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在成都灾后重建中,村民争相为乡村规划出谋划策,有时甚至吵得面红耳赤。

另外一个“形象”本人没有出现,却有代表留下“他”的影像。他叫熊佳祥,是一名乡村规划师,他研究规划方案的情形,被艺术地再现到天府博览中心,成为对成都统筹城乡进程中重大事件的一个注释。

这个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10年。成都开全国先河,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经过几轮选拔,产生了包括熊佳祥在内的首批50名乡村规划师,他们被一一分配到对口乡镇,由此成都统筹城乡规划在基层有了“宣传员”,乡镇规划的编制,也有了技术把关人。

向此德建议说:“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将乡村规划师的经验向更多地区推广,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乡规划的严肃和权威,避免随意改动。”

看门道

如何下好规划一盘棋?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各自为政到全域成都、从内陆城市到全球定位的演进,成都城乡规划的三次跃升,引发代表热议。7月19日,参加全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的代表,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大厅,以成都科学规划理念为镜,从中寻找坐标,汲取经验,收获启示。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 引领均衡发展

沿展厅前行,以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为代表的美景跃入眼帘,这是成都统筹城乡规划率先全面破除城乡二元观念的标志性探索。实地参观考察的郫县唐昌镇战旗村薰衣草基地,同样实现一三产业成功联动,被冠以“成都普罗旺斯”的美誉,成为另一朵“金花”。

如何通过规划引领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布局,打造“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优美城乡形态?观望成都,威远县委书记曾云忠带着问题而来。

他坦言,前几年威远县还停留在只抓城镇规划不管农村规划的阶段,导致城乡空间格局混乱、城市环境和气质不佳。“随着川威、建业等老工业企业走上循环发展道路,威远的新型工业化转型已基本完成,新型城镇化也要同步跟上。”曾云忠说,威远将学习借鉴好经验,以全域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规划理念的三次跃升,让成都完成了从区域中心到全球定位的纵身一跃。其“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规划建设要求,令眉山市委书记李静受益匪浅。她说,“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为眉山带来了跨越发展的良机,眉山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不满足于循序渐进,而是追求一步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规划建设”。

成都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乡村规划师制度和规划执法监督局,做到城乡一个整体,规划一张图纸,管理一个体系。曾云忠对此非常认可。他说,规划是“红线”,重在严格遵守、严肃执行;规划关键在人,既要加大对专业规划技术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力度,也要通过培训不断开阔领导者的眼界,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从产城分离到产城互动 破解“城市病”

服务重大产业项目,郫县德源新城从一个农业镇成长为一片城市新区。正在火热开建的拆迁安置房与富士康人才公寓毗邻,农民不仅转变了身份,还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从城乡分立到城乡一体,从产城分离到产城互动,代表们认为,成都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依托科学规划得以实现,可见成都规划理念的三次跃升过程,正是一个不断破解“城市病”、不断突破发展瓶颈的过程。

一路看来,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认为,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是成都的最大特点。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实践中,一定要把规划当做系统工程来做,不断强化规划统领作用,否则将出现产业、城市两张皮和城乡二元对立,酿成各种各样的“城市病”。

李静对此十分赞同:“各地在建设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时必须考虑承载能力,严格控制容量。”她说,眉山追求宜业宜居的产城一体,新规划的岷东新区每两平方公里一万人,承载能力仅为普通城区的一半。加快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也应通过规划引领找准定位,做强主导,体现特色。眉山在规划和招商引资上都采取了两委并行的方式,规划委员会与评审委员会、招商引资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有效避免了同质化和低效益。

杨冬生认为,大的规划制订既要有政府主导,也要有百姓参与,才能迅速形成共识,得到有力执行。任何一项规划的出台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过程中,各地应积极搭建沟通渠道,改进宣传方式,通过网上征求民意、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百姓意见,避免出现被动工业化、被动城镇化的现象。

快评

感受“先行者”

一早结束泸州的参观,就往成都赶,行程三个多小时。汽车上,有些代表翻出参观考察手册,将行程又看了几遍,似有所思地拿出笔写个不停。

记者看到一名代表的诗作:“别离都市看统筹,雨打车窗水斜瞅;两化互动战新貌,城乡处处竞风流。”作者是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郭彦,尽管他不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线,也在参观中切身感受到,这一战略实施带动四川大地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

来自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的各地代表聚在一起,通过短暂的两天参观,到底能“取经”多少?其实,各地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最终实践还需因地制宜,一些先进的经验做法,有些可以拿去,有些更需要创新发展。

这次现场会更像是一次集体“检阅”。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引领下,老工业城市自贡成功转型,泸州借助产业链条的延伸将白酒产业做大做强,而在成都,统筹城乡熠熠生辉,产业发展蓬勃有力,特别是其中城乡规划的率先实践,更让人深刻感受到“先行者”的勇气和智慧。

从“先行者”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代表们也并不羞于谈自身差距。谈到收获,恰恰在于沿着实施总体战略这个方向深化认识,增添措施。于是,更加切合自身实际的做法渐渐变得清晰,甚至区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中加深。

特写

一小时看不完“十年”

2003年,成都拉开统筹城乡改革大幕,2004年2月,《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出台,2008年1月,《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出台……当音乐响起,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在大屏幕上一一闪过时,聚集在天府博览中心的与会代表都屏息凝视。

对于成都,不少外地的参会代表既熟悉,也陌生。7月19日,大会安排的成都市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给了代表们重新认识成都的机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成都实践,到以“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成都十年统筹城乡改革历程浓缩在5个展厅中。

展厅一角,一个农家乐的场景被复制出来,树荫下,茶已泡好,等着客人上桌。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管委会主任白辉龙被画面打动,他思索,这背后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如何能处理得这么好?在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展板前,巴中市平昌县县委书记张根生和凉山州冕宁县县委书记赵勇找到共鸣,确权颁证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

成都市城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展览是几天行程中参观时间最长的,南充市高坪区区委书记刘本良仍感意犹未尽,“一个小时,看不完成都十年经验”。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守帅 李旭

胡彦殊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田为 肖雨杨责任编辑 邓嗣华 编辑 王欢版式编辑 吕军

新闻推荐

与一圈层竞高度与三圈层竞速度成都二圈层集体入围全省

与一圈层竞高度,与三圈层竞速度,成都二圈层集体入围全省“十强县”——□本报记者张守帅8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公布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名单,其中六个席位再次毫无悬念地被成都占据。双流、...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