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理念 跨越发展高质量

安徽日报 2019-09-05 11:07 大字

汽车工业拉动县域经济。

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下穿涡河的建安路隧道。

涡河两岸。

花戏楼。

城市新景。

扫二维码看亳州发展

筑牢阵地 锻造过硬本领

8月22日,亳州市谯城区检察院的王艳丽,以《党员身份不能忘》为题,围绕“为何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把握党员特征和尽好党员义务”三个方面,给全院党员上了一堂“微党课”。之后,全体党员一起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弄虚作假的代价》。该院各支部的党员还来到芍花园社区,向居民发放扫黑除恶、公益诉讼、未成年人保护等宣传手册。

“切实增强‘三会一课’的实际效果,不仅要突出党性锻炼,还要突出社会实践。”亳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从今年3月起,全市所有党支部开展“一课一片一践”活动,即每月组织讲一次“微型党课”、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3万多名党员登台授课,100多万党员群众受到教育。

“市里制作了《让教训铭记在心》等警示教育片20余部,充分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亳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警示教育片主要根据全市新近查办的违纪违法、扫黑除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扶贫、环保领域等案件进行制作。亳州市还明确规定每月10日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间,注重采取社会实践的形式,推进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原则上主题党日社会实践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目前,全市已有15万余名党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并参加了主题党日社会实践活动。

2018年8月,亳州市印发《全市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基层党组织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高标准,争创“五星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实施以来,亳州市委组织部已命名191个基层党组织为“五星基层党组织”,88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五星远教站点”。

深化改革 服务更有温度

“去年公司享受近万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今年前7个月就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收优惠近7万元,全年预计能享受各项税收减免20多万元。”近日,盛峰药材批发公司负责人颜世革说,让他感到温暖的不仅是政府的减税红包,还有各项减负措施。“企业刻印章花费这么小的事,政府也替我们想到了,替企业兜了底。”颜世革说。

颜世革所说的“印章费”,是去年5月相关部门在“四送一服”走访时发现的问题。“开办企业刻制一套公章(3枚)要1000多元,而且价格全市统一,成为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亳州市“四送一服”办公室负责人说,市公安局、市发改委约谈了印章刻制企业,严禁印章刻制经营者哄抬、串通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不久,亳州市着手实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免费提供刻制公章服务。仅此一项,全市每年可减免企业开办成本5000多万元。小小一枚印章,倾注了亳州市创造更优“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亳州市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该市税务部门抓好政策落实的同时,打好政策惠民和服务便民组合拳,推出“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业务骨干走访企业进行精准辅导,着力解决企业享受政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今年上半年,该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4.7亿元,其中减税10.83亿元。

为打通政府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亳州市畅通为企服务渠道,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建设“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有效缓解“企业办事难”。目前,“政企直通车”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11544件,办结11386件,办结率达99%,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

创新驱动 激发产业活力

亳州以“药”立市,中医药产业是首位度支柱产业,2018年,全市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096.8亿元。“亳州市强化科技支撑,用创新驱动激发老产业的新活力。”亳州市药业发展局负责人说。

水果、蔬菜、菌菇等植物原材料经过清洗、破碎等环节,经过长达1年的发酵后,经过提取、调配,变身酵素走上市场……这是安徽养生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流程。“公司有数十名高学历专业技术研发人员,与江南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托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成立了酵素研究室。”企业研发总监曹刚刚说,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年生产能力约10万吨,每年公司拿出销售收入的15%,专门用于科技研发。

东方帝维致力于生物疫苗研发,产品已覆盖牛、羊、鸡、鸭等绝大多数畜禽疫苗,2018年,仅猪伪狂犬病耐热保护剂活疫苗一项,就为企业带来1亿元的销售收入;济人药业的疏风解毒胶囊,连续获得国家专利金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九方制药研发的牡荆素,填补了安徽省在中药一类新药研发领域的空白……科技创新,已成为亳州药企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亳州市以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建设基地为重点,实施现代中药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有国地联合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高新技术企业54家、离岸孵化中心5家,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通过验收,全国首个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亳州,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合作建立亳州分院。

改善民生 共享改革红利

“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医务室、洗澡间、电视、空调,啥都不缺。”谯城区古井镇集中医护康养服务中心内的五保老人孙明启说。近年来,随着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亳州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坚持试点先行,采取乡镇敬老院移交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举措,实现了入住敬老院的失能五保老人“医疗护理+生活照护”一体化,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专业化、全方位服务,使其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市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根本标准,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累计投入资金756.4亿元。“民生工程投入的平均增幅,超过了财政收入增幅,惠及全市640多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万余元。”亳州市民生办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市累计实施了49项民生工程,其中工程类项目22项,累计实施项目点5万多个,建成了如农村道路村村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卫生室、美丽乡村、农村危房改造、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等一大批民生工程。

在改善民生工作中,亳州市实行每月一调度、双月一排名、每月一通报、每月“一封信”的“四个一”举措,全面实行“问题清单制”和实行约谈制度。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实行限期销号,对不能及时整改的单位,说明原因并转入下期问题清单,持续督促,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于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被上级通报的,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约谈责任单位,并在效能考核中扣分。2018年梳理出189个问题,已全部销号。全面落实“三优先一加强”的资金管理办法,对民生工程资金拨付实行绿色通道,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工程类项目严格“六制”管理,对资金发放类项目重点抓摸底调查、逐级审核和公开公示等环节,落实公示渠道,明确公示内容,公示咨询电话,提高工程实施的透明度,促进工程规范实施。

全国首个中药固体制剂获得专利金奖

2014年12月12日,在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安徽济人药业“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荣获本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是迄今全国中药固体制剂专利首次获此殊荣。该专利源于民间秘方,结合现代制剂技术研发而成,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各型流感等。该药多次入选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类防控流感主要推荐用药。

之后,济人药业与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对疏风解毒胶囊进行二次研发,从药材产地、繁育、种植、采摘,到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剂、成药进行标准化控制,对每一味药材进行机理研究、质量控制,从而形成该药材制药的行业标准。2018年2月23日,“中药大品种疏风解毒胶囊二次开发的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公司“中药提取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作为首批省技术创新中心批准组建。

掀起旅游市场“养生文化游”热潮

2017年,亳州市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将旅游与亳州的“中医药”文化、“酒”文化、“曹魏”文化等相结合,推出68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打造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亳州历史文化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生态休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在旅游市场掀起了“养生文化游”热潮。

2018年,亳州市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活动103项,举办单位涉及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27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2018年,亳州国内旅游人数2697.92万人次,增幅18.40%,增幅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205.84亿元,增幅20%,增幅全省第一;入境旅游人数103815人次,增幅32.17%,增幅全省第一;旅游外汇收入2254.7万美元,增幅27.91%,增幅全省第一;国内旅游收入204.35亿元,增幅19.88%,增幅全省第二。

2019年,围绕“天下道源·圣贤故里·世界药都·养生亳州”城市形象定位,突出亳州名人、名城、名胜、名产四大品牌,培育以亳州为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周边旅游市场和京九沿线、商合杭高铁沿线及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客源市场,打造中国(亳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和中国(亳州)白酒文化节三大节庆,办好30项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力争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2500万人次。

降成本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2018年,“亳州市大力推进降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亳州市通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政企直通车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微信群、深入企业实地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定期督查调度市税务、国土、发改、财政、住建、房产、人防、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督促依法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降成本规定。2019年上半年,全市通过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多种方式,累计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24.7亿元,实现直接融资90.03亿元。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8.7亿元,受益企业649家;“金农易贷”在全市共完成授信30.79万户,累计发放贷款757.33亿元,贷款余额170.33亿元。

全省首设乡镇生态环保站

今年5月27日,亳州在全市各乡镇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每站核定事业编制7名至10名,负责乡镇生态环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基层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新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属地责任,确保基层环保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打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最后一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主要承担所在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工作,包括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站工作人员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生态环境分局报告,同时负责协助乡镇党委政府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属地监管责任,整改突出问题。目前,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亳州经开区工作站已经完成第一轮全覆盖式培训,谯城区已经完成第二轮全覆盖式培训,各县区结合培训内容共开展巡查、考核149轮,出动工作人员5559人次,发现问题2333个。

●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县级亳州市,并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6年,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市场。

●1998年,亳州收归省直辖(副地级)。

●2000年5月,正式设立地级亳州市,下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举办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亳州市人民政府等承办。至今,亳州药博会已举办12届。

●2012年,经省农委、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联合专家组测产,省统计局最终核定,全市602.8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1004.2斤,总产量为302.69万吨,成为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市。

●2013年,全市财政收入101.5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2014年,亳州市荣获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同年,蒙城县获评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县,涡阳县、利辛县获评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县城,谯城区获评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城区。

●2014年,商合杭高铁亳州段开建,亳州飞机场选址初步选定。

●2015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2015年,全市范围内实现网上办事大厅全覆盖,“我家亳州”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标志着亳州市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公共服务“一手掌握”的省辖市,当年入选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6年,《亳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发布实施,以“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为总要求,努力打造新兴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新型智慧城市和健康养生城市。

●2016年,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现代中医药及健康产业亳州专板开板,首批82家优质医药类企业集体登陆安徽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2017年,亳州文化旅游年启幕,努力打造“底蕴厚重、功能完善的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健康养生城市”。

●2017年,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亳州市具备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制订的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的正式出台。

●2018年,亳州市相继出台文件,开展“全民参与·环保风暴”行动,高悬环境执法利剑,一批典型性环境违法案件被查处,多家环境违法企业被取缔或被处理,为生态亳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下辖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张甚陈璐李鹏蒋加磊汝平任雷

图片由亳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亳州市实施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 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

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