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里通了“扶贫”路

亳州新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9月21日,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里的一条水泥路上,孩子上学读书,村民下地干活,人来车往,络绎不绝。“40多年了,这条路终于修好了,不仅方便了,干生意收入也高了,真的是路通财就通。”该村紧靠路边开商店的侯中荣逢人就说。

今年70多岁的侯中荣老人,见证了村里道路的前后发展变化。多年前,老人在路边开了一间小杂货店,收入微薄。自今年村里道路硬化变成水泥路后,收入逐渐增长。侯中荣老人的商店也由原来的40平米扩大到现在的160平米,收入由原来每天不足百元增长至现在的300多元。受益于村里道路硬化建设,侯中荣老人的变化只是村里的其中一个。

据了解,新兴镇东华村4000多人,由于产业不兴、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导致村民收入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在今年的***中,该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扶贫攻坚举措,其中道路“扶贫”首当其冲。“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脱贫,修路是保障,这成了我们村里广大干群的共识。”该村党总支书记韩德峰说。

今年6月初,在县、镇有关单位的帮助下,东华村开始对村里一条40多年的泥土路进行硬化,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条宽4米、厚度20厘米的3.1公里的水泥路展现在村民的面前。至此,这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彻底在人们的眼前消失了。“这条路就在我们学校门前,没硬化前,路面上大坑套小坑,特别是下雨天,学生就无法上学了。生源流失大,老师也不安心教学。”该村学校校长张宇法说,现在路面硬化了,畅通了,学生由原来的60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近千名,再也没有老师闹着要调离学校了。

“过去村里这条泥路烂得很,大车进不了村,一斤粮食都比外面少卖六七分钱。”村民侯进强说起过去的路很无奈,“现在路好了,车能进来了,粮食不仅能卖出去了,价格也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村里道路的修复硬化,与镇上的主干路连接起来,让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前村里有病人,耽误治疗,要死人,现在路通了,‘120’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村民侯进胜说。

(蒋庆章)

新闻推荐

搭建个性展示平台 助力学生塑造理性

“把表演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说这话的是涡阳一中语文教师马洁涛。言语间也可以看出,马洁涛是一位思想开放的老师。2003年涡阳县理科状元郝洁是马洁涛的学生,说到恩师的教学风格...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