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扫帚闯出大市场

亳州新报 2010-06-01 03:36 大字

本报讯(耿辉 蒋庆章)现在,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准备午收,而在扫帚专业村——涡阳县城西镇董寨村,男女老少却在忙着扎扫帚。

“俺一天都扎几十把,收入就是几十块,”村民史侠说,还不误种地,顾家又挣钱。

该村扎扫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由原来的几户人家扎扫帚,发展到目前的近百家;由原来的一个董寨村扎扫帚,发展到目前的申庄、史老庄等周边村都扎扫帚;由原来在本地销售扫帚,发展到目前的阜阳、淮北及河南商丘、周口等周边地区都在销售。2009年,该村全年扎、卖扫帚收入达200多万元,综合就业人数来算,年人均获利3-4千元。

“开始扎扫帚俺每天只扎二三十把,现在可以扎七八十把,老少都可,阴晴不误,比出门打工挣钱多。”身为当年发起人,如今是村扫帚协会秘书长的董效和,说到扎扫帚的事情,眉飞色舞。

20多年前,董寨村人多地少,村民收入微薄。出外寻找致富门路的董效和发现南方盛产竹子,制作扫帚原料充足。而淮北午秋两季扫帚使用量极大,他从而萌发了经销大扫帚致富的想法。

看准了就干,1983年,董效和与本村人开始做起了扫帚的生意。其间,他一边做一边跟人家学习扎扫帚的技术。几年后,董发现运销扫帚收益不大,算算不如自己做。1996年,董效和就在自家里开始扎扫帚卖了。

“一把扫帚能挣一块多钱。”董效和说,他一家全年仅扎扫帚一项收入可收入5万多元。董效和说,别看一把极普通的扫帚,从编、包壳、扎等到完工需要12道工序,现如今,熟练的村民3分钟就能扎一把扫帚。

2008年,董寨村成立了扫帚专业村协会,为村民在产品质量、市场信息、供料等方面提供服务。据了解,该村正筹备成立销售公司,走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进料,确保利润空间,把扫帚产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涡阳荣膺 “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本报讯(耿晖 李绍峰)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涡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这是继1996年该县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后,绿化工作取得的又一项殊荣。涡阳林业建设始终在全市、全省乃...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