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酒浸润的酒乡印记 □穆静

亳州新报 2010-04-28 18:13 大字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内的展设再现了亳州酿酒业悠久的历史。张延林 摄 亳州古人酿酒技艺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得到呈现。延林 摄

涡河是亳州的母亲河。亘古不息的涡河水,无时不在深情地滋润着这块多情的土地。河流如网,土沃水淳,物阜粮丰,自古以来这里也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美酒之乡。走进这里,你就会感到这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的土地,多少传说,多少故事,多少诗歌,都飘荡着酒的芬芳,留下美酒浸润的印记。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涡河流经的这块土地上,不仅盛产甘醇清香的美酒,而且诞生或生活过许多声名彰显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英雄豪杰,他们在杯盏之间均一展本色。

出生在涡河岸边的曹操,极富诗情才气,并写出一些与酒密切相关的诗句,千古传诵。他的《对酒》一诗,第一句就是“对酒歌,太平时”,以此抒发了自己“天下归心”的理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更是把曹操的悲忧情怀和豪迈气概渲染得淋漓尽致。他深解酒中三味,又在《善哉行》中吟到:“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这种对笙歌美酒的感受,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不仅擅长于饮酒歌赋,而且与亳州悠久的酿酒历史密不可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向汉献帝进献家乡谯县酿造的“九酝春酒”,并以《九酝酒法》上表奏称:“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酝,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九酝酒法》是当年曹操对家乡酿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九酝春酒”作为贡品最早的记载。其后,“九酝春酒”遂被列为宫廷用酒。据此推算,亳州产美酒的历史,距今至少也有1800多年了。

在中国历史上,英雄与美酒似乎从来都是须臾不可分离的。说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曹公,还有一段关于“高炉”美酒的传说。曹操为一统天下,在涡河上操练水师,准备渡江伐吴。一时间,从谯县至东南方百余里的水面上,战船济济,旌旗烈烈,操练声响彻云天,场面蔚为壮观。曹操命人在涡河岸边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架起数十座高炉,日夜打造兵器,并酿造美酒以犒兵士。当时,曹公看到此处高炉林立,火光通明,刀戟如林,一派生机,便给该地起了个名字叫“高炉”(今涡阳县高炉镇)。从此,曹操率军所到之处,“高炉”美酒便声名远扬。后人把此酒称为“高炉家酒”,现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

2.

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古往今来,有诗必有酒,有酒皆有诗,诗酒交融的轶闻趣事,脍炙人口,传为佳话。北宋时期,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山乐水乐,天乐人乐,皆因有酒;酒渗透到诗中,诗融入到酒里,难分难解。

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一生被调来调去,晚年还做过亳州的知州。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连遭不测的欧阳修,失去在朝为官的信心,决意离开朝廷,于是连上三表,恳请外任,遂于同年三月“出知亳州”。自称“醉翁”的欧阳修,来到酒乡亳州之后,也沉醉在这里的美酒之中,进酒抒怀,以诗寄情,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留下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文。

上任伊始,欧阳修就写了一首题为《答子履学士见寄》的诗:“颍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治仙乡。梦回枕上黄粱熟,身在壶中白日长。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萏香。”一句“身在壶中白日长”,隐隐流露出其人生失意的感慨。

此后他又给好友子履寄诗一首,题为《郡斋书事寄子履》,诗曰:“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棘临繁喜岁岂。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此时的欧阳修已陶醉于亳州的“白醪酒嫩”之中,由“醉翁”成“仙翁”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华天宝、民风淳厚的酒乡亳州,更是让欧阳修留恋不已,直至想终老于此。他在《戏书示黎教授》一诗中写到:“古郡谯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鸟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世治人方安垅亩,与阑吾欲反耕桑。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

3.

在欧阳修所处的北宋时期,亳州的酿酒业已有相当规模。据史料记载,北宋熙宁年间,亳州仅酒课(即税)一项,每年达十万贯以上,位居全国第四。酒税数目之大,可见酒产量之巨,同时也足见此时亳州酒业之兴盛了。美酒流香,尚酒自然成风,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佳作美文充册盈编,形成当时涡河流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亦使亳州成为中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到了明代,亳州减王店(今谯城区古井镇)一带,集中了四十多家酿酒作坊,成为当地的酿酒中心,所产之酒称为“减酒”。减酒以其色、香、味俱佳的风格,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待客的上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涡河鳜鱼黄河鲤,减酒胡芹宴嘉宾”的美谈。

据《亳州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家住与减店有一百里之遥的当朝阁老沈理,把减酒上进皇宫,万历皇帝饮罢连声称好,钦定此酒年年进贡。

酿造减酒的代表,应首推怀氏的“公兴槽坊”。据怀氏家谱记载:自最后一代公兴槽坊的继承人,可以上溯至第七代的一个叫怀老万的人。生于明末的怀老万,承继祖业,经营有方,以至公兴槽坊日益兴隆,拥有酒池数十条,酒工无数,所产减酒行销全国。当地百姓夸其富有云:“南到槐树北到墙,一溜银子十八缸。”

怀家的这棵老槐树至今仍在,与之朝夕相伴的,是一口同样苍老的古井,周遭花木葱茏,碑廊环绕,亦为今日亳州之一大胜迹,并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汲该井之水酿制的古井贡酒,因“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而被誉为“酒中牡丹”,连续四届蝉联全国名白酒评比金奖,跻身于全国老“八大名酒”之列。

4.

名泉出佳酿。关于这口井, 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传说。一传:公元532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派大将元树率军攻打谯郡,北魏独孤信将军奉命出城迎战,两军对垒,厮杀甚烈,独孤将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兵败。阵亡前,他将自己的金锏长戟投入身边的一口井中。后人为纪念独孤将军,在投戟的那口井旁,建了一座独孤将军庙,并在庙周围又挖了23眼井。因这一带为盐碱地,水味多苦涩难饮,唯有独孤将军投戟之井,水质清冽甘爽,引流酿酒,窖香浓郁,出杯不溢,置钱不沉。此后,人们便一直取这古井之水酿酒,并沿袭至今。

又传:减地有一陶姓女子,八岁时父母双亡,只得跟着哥嫂度日,以采桑养蚕为生。一天,忽闻杀声四起,原来有一将军被人追赶,陶女急中生智,遂用辘轳筲把将军掩藏于家中。这被救的将军后来做了皇帝,于是把陶女接到宫中,封为减王后,两人齐心协力治理国家。减王死后,陶女十分悲痛,整日在减王墓前长哭不已,久而久之,泪水把墓地旁的土冲成了一口井。这口井里的水,就像乳汁一样香甜浓郁,后人便取此井之水酿酒……

甘醇的美酒孕育出动人的传说,“香远兮随风”。

“水为酒之血”。头顶白云,身裹绿风的涡河,在古城身边淙淙流淌,这就是亳州美酒源源不断的血液啊。在这块土地上,上了年纪的人,几乎都会唱这样一首歌谣:“西至鹿邑(河南省西边界)东到亳,中间有个五色河(红河、青河、白河、黑河、黄河),五色河里水清澈,五色河是个美酒窝。”

亳州涡河流域一带,的确是个“美酒窝”,这里云集了大大小小的白酒生产企业100多家,孕育了以“古井贡酒”、“高炉家酒”、“庄子酒”等为代表的徽酒精品,与川酒、黔酒并驾齐驱,也使亳州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酒之乡。

美酒与中药一样,是亳州的主要元素,我们宁愿相信这个古老的传统和这方水土有关,而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因素。流芳千年的美酒佳酿,富于神秘色彩的酿酒工艺,这些都是我们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世代相传,且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曹市镇检查建筑施工安全

本报讯(杨文涛)涡阳县曹市镇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全镇范围内所有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本次检查共发现非法违规建房148户,房屋542间,下达立即停止施工通知134户,拆除安全隐患较大...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