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报史一“瞬间”——梁潄溟先生到访《拂晓报》社的来龙去脉□宋建国
1938年元月,毛泽东与梁潄溟彻夜长谈,阐述“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观点,不久毛泽东著书《论持久战》,这一力作的问世,在更大范围内一扫抗战前途悲观论、亡国论的观点,鼓舞了全国军民。梁潄溟先生
梁先生回忆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毛泽东在第一次谈话中同我谈的‘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观点,即是不久他写成的《论持久战》一书的重要观点。”
据杨居人同志执笔撰写的《拂晓报史话》记载:“1939年3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著名的文化学者梁潄溟先生,从大后方重庆来到书案店(河南省永城县),要求新四军护送他们一行到山东去。”梁潄溟先生到达书案店后,彭雪枫司令员热情接待了他们。梁先生在书案店逗留时,访问了《拂晓报》社。“看到大家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在敌后办报,非常感动,便慷慨解囊,捐助报社一百块大洋。”之后,彭司令员还为他们安排了入鲁路线,相送一程,并送战马一匹代步。
那么,梁潄溟先生是为何来到书案店,而又访问了报社的?报史及有关文章中都未提及,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阅读了《梁潄溟日记》、梁先生的文章《巡历敌后华北华东战地》一文,大体上弄清楚了梁先生是如何来到书案店并访问报社的经历,以此成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之后,梁先生来往于南京、山东之间。这年10月,日寇入侵山东,他支持了七年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只好彻底解散。随后,梁先生在徐州发表了《告乡村工作同仁同学书》和《乡村工作人员抗战工作指南》,号召他的同事、学生们大敌当前,要团结一致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特别要在乡村中以原有的乡村建设工作作基础,积极做好动员和组织民众的工作,密切配合正规军和游击队与日寇作战。对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抗日的新局面,梁先生也在许多场合作了阐述和勉励。
随着局势的变化,梁先生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由南京到武汉,由武汉向重庆。1938年1月,梁先生只身前往延安,与毛泽东主席作了两次彻夜长谈。梁先生回忆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毛泽东在第一次谈话中同我谈的‘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观点,即是不久他写成的《论持久战》一书的重要观点。由于《论持久战》这一力作的问世,在更大范围内一扫抗战前途悲观论、亡国论的观点,其作用当然比毛泽东本人找一个人或几个人谈一次话透露的消息大得多了。”
自梁先生赴延安访问归来之后,抗战局面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逐渐进入相持阶段。除了中国军队继续在正面战场与日寇作战外,在敌后的广大地区不断传来消息,还有着不少军队和民众抗日武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卓绝的游击战,如星星之火,不停地在敌占区燃烧,搅得日寇不得安宁,叫苦不迭。梁先生还得知,在鲁豫苏皖地区,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分散在各地的一些人员参与其间,做了不少工作,因而梁先生感到十分欣慰。他人在大后方重庆,心却常常惦记着那些他所熟悉的地方和人与事。于是,梁先生决定到鲁豫苏皖抗日游击区巡视考察,要亲眼看看那里的军民与日寇抗御的情况。
梁先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分别告诉了国民党和共产党有关方面。他直接找了蒋介石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秦邦宪,说自己已年近半百,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打游击,但可以推动更多的同事学生打游击。并说他想要到敌后去看看,必定会有所收益的。梁先生的这个想法和打算,国共双方都很支持。考虑到他的安全问题,双方都通知了所管辖地区的部队,在其巡视时提供方便,保障安全。蒋介石还委以梁漱溟先生以战地巡视特派员的身份,给了他一个随时保持联络用的密码本和一万元经费。
1939年3月,梁潄溟先生及巡视随员黄艮庸、王靖波等一行7人前往敌后战场。他们乘火车由西安前往洛阳。在洛阳,战区司令长官告诉梁潄溟,正在皖北阜阳的于学忠被任命为苏鲁游击队总司令,他建议梁先生一行随同于学忠一起进入山东。这样一来,他们首先要经过敌占区。他们只好改名换姓,自编了籍贯、职业等材料,以便通过敌占区。从河南顺利到达安徽后,与于学忠所属的王静轩部队在蒙城县会合,在随51军先头部队在宿县南穿越津浦铁路时,部队与日军遭遇,经过激烈战斗,王部三团人马损折过半,只好退回蒙城。这让梁先生顿感随大军前行尽管有人保护,但未免目标太大,便决定单独行走。
之后,他们一行折向北行,到河南省永城县书案店镇奔新四军彭雪枫部而来。此时,彭部已接到上级电示,4月10日,到达书案店时,梁先生受到彭雪枫将军和吴芝圃、韦国清等人热情欢迎。而此时,正是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敌后最为困难时期。彭雪枫司令员为此卖掉了自己心爱的军马,以度春荒。但对于梁先生的到来,他想方设法做了一桌饭菜盛情接待梁先生一行,并陪同进餐,请他们多住几天(实住3日),向他们介绍新四军部队与日寇作战情况,并请他们到《拂晓报》社访问,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所述情形。梁先生到报社访问后,看到办报条件那么艰苦,令梁先生十分感动,慷慨解囊,捐赠报社一百块大洋!这笔资金可真是雪中送炭。报社用这笔钱购买了印刷设备,改善了办报条件,报纸质量也大大提高。在那极为艰难的峥嵘岁月里,《拂晓报》始终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淮北军民的心。一张张用劣质纸张油印出来的小报,宣扬着革命的真理,传递着胜利的捷报,鼓舞着士气,凝聚着民心。
梁潄溟先生这次巡历敌后华北华东战地之行历时半年有余。他在总结各地见闻时,用了三句话:“老百姓真苦”,“敌人之势已衰”,“党派问题严重”。关于此行梁漱溟先生感慨良多,他说:“我感受最深的是,正如毛泽东一年前在延安同我谈话中所说,无数抗日志士和广大群众这样不怕牺牲,奋起抗战,中华民族是一定不会亡的。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个结论有着充分的根据。”在为这次巡历所写的《旅途杂感》中,梁漱溟开端就写道:“第一个感想,便是中国的老百姓太好,担负着部队沉重的粮食补给重担,亦无怨言。”
结束此行后,梁漱溟于10月初回到成都,向国共两党及党外人士报告所见所闻,遂推动第三方面的联合,促成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之成立,为此后创立的中国民主同盟奠定了基础。
梁先生暮年忆及此次敌后之行,曾慨然有感:“时人常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吾此行盖践之矣。”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8月29日电(记者王圣志、熊润频)8月16日以来,安徽蒙城县陆续报告霍乱病例30例。目前蒙城县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采取多种措施防控霍乱疫情。据蒙城县卫生局副局长王林介绍,8月16日,蒙城县城发现...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