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宣酒为什么这样红
安徽哪里人酒量最大?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皖北人比皖南人能喝。百度蒙城吧里有一个代表性的帖子,给安徽十四个地市作了排行,阜阳、蚌埠、宿州位列前三,黄山不幸垫底。还说到酒桌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东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过小阜阳!虽然阜阳经济上不了台面,但喝酒敢和内蒙古大汉叫板。”阜阳人喝酒喜欢一口闷,不管大杯小杯,开炸!战斗力十分惊人。酒量:无上限!
皖北人不仅酒量大,人口也多,酒风更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井、口子、种子、高炉等一大批安徽大型酒企都出在皖北的原因。
令人费解的是,宣酒作为出自皖南的一个白酒品牌,近些年蒸蒸日上,由南向北,席卷江淮大地,畅销安徽,被业界称为“野蛮”成长,这里蕴藏着怎样一个品牌密码?
安徽白酒协会有关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宣酒的小窖群规模宏大,其小窖酿造工艺是安徽白酒行业的一朵奇葩,品质特点顺应了当前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宣酒卖得好很正常。
一条鱼喝下48个酒
蒙城,是一个130多万人口的皖北大县。这里民风淳朴,酒风彪悍。记者的记忆里,这里很“牛”。不仅相声艺术家牛群在这儿挂职过副县长,同时也是产牛大县,“五洲牛肉干”很美味。
这一天,蒙城县漆园镇大庄村很热闹,是村民张路恒的大喜之日。张家门口一个硕大的彩虹门充满喜庆,院子里用彩色塑料布搭起了棚子,十多张八仙桌满满当当地布满了院子,来吃喜酒的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皖北的酒席大多是流水席,一批人用完,桌布一抽,再上下一桌。小张和新娘在长辈的带领下,挨桌敬酒。院子的一个角落里一大堆红红的宣酒瓶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像人诉说着刚刚过去的“酒战”。
记者问小张:“买了多少喜酒?”
小张说:“五十箱。”
“花费不少吧?”
“还行。”
“为什么用宣酒做喜酒呢?”记者问。
“宣酒好,瓶子好看。前几天,我两个朋友结婚,都用的宣酒。”
“你和朋友都今年结婚?蛮巧的啊。”
“2014,爱你一世。大家都觉得今年好。呵呵。”小张的话语透着爽直、淳朴。
据当地的朋友介绍,皖北人好客,款待来宾,以搞醉为最佳诚意。有时,桌上刚刚上四个凉菜,四瓶酒就喝干了。最为有趣的是,这里喝酒,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一条鱼就可以喝下48个酒。记者忙请朋友仔细介绍。
朋友说,鱼是一道重要的菜,上鱼后,鱼头对上宾。坐在头、尾、腹、背方向的四人先喝第一轮上鱼酒,而且要“头三尾四腹五背六”,这就一口气先灭掉了18个酒。然后做东者夹出鱼眼珠,敬给上宾,说“高看一眼”,上宾谢过,再灭掉了一盅酒。然后下一位接受鳃鳍,说法是“给个面子”,又灭掉一盅。直至鱼翅、腹鳍等都奉送完了,最后便夹起鱼尾巴上的鳍条,放到末位客人的盘内,请这位朋友“委(尾)曲求全”饮一大杯!
记者不禁叹为观止!如此“野蛮”市场,难怪宣酒“野蛮”成长!
淮南龙湖南路徽州府婚宴楼的陈主管,翻看了一下店里的酒水账单,对记者说:“七月虽然是白酒淡季,我们店里结婚、过生日、上大学的各种喜宴有35场,用宣酒的将近一半。”
“消费者为什么选择用宣酒?”记者问。
“宣酒口碑好,很流行,经济实惠。”陈主管说:“还有,宣酒瓶子特别喜庆。”
确实,从记者的走访来看,安徽各地用宣酒做喜宴酒的现象越来越多。虽然大家给出的理由有所差异,但经济实惠、红色喜庆的宣酒为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已经成为酒席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芜湖宏富酒店的包厢里,记者正和几位同学热火朝天地“掼蛋”。这是一次同学小聚。因工作需要,记者路过芜湖,给芜湖的同学打了个电话,就有了这么一次晚间聚会。
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从合肥到芜湖,大概都是这么个风气。这“掼蛋”一玩起来,时间过得很快,其他同学都陆陆续续地到了,只有王勇没到。服务员来问“可以起菜了吗?”都好几回了。
到晚上8点多钟,王勇满身酒气地赶来了。
王勇在芜湖一家企业做销售,经常有应酬。今晚是先应酬了客户,再赶同学聚会的。
酒,早就倒上了。王勇先干为敬算赔礼。然后大家继续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地侃。
记者见王勇来之前喝得并不少,继续“战斗”也不怯场,就问他:“你以前不是不能连续喝酒的吗?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啊。”
“我来之前也好烦呢,心里直打鼓。我是不能喝两种酒的,一喝就倒。刚才陪客户喝的是宣酒,到这里一看还是宣酒,就放心了。”
“那真巧。你来之前喝了多少?”
“六两多。喝少了客户那里是过不去的。”王勇说。
“厉害,现在酒量涨了啊!”
“不是,不是。这阵子宣酒喝惯了,适应了。”
同学张冰一旁说:“你们不说我还没注意,最近好像周围的好多朋友都喝起了宣酒。”
“周围的朋友都在掼蛋呢。”一位朋友打趣道。
记者端起酒杯,对同学们说:“‘掼蛋\’不喝酒,感情不再有。来,干!”
大家哈哈大笑……
不仅同事、朋友、同学间的聚餐,喝宣酒的人越来越多,马鞍山某网站的一次网友聚会,网友们也都提议喝宣酒。
据该网站负责人介绍,这是一次网友自动发起的一次自助式休闲聚会。利用周末时间,实行AA制,选择市郊的一处农家乐为活动地点。
在网站聚会帖中,网友们从聚会形式、地点、活动程序、菜肴搭配以及酒水选择都作了详细讨论。对于选择宣酒作为聚会用酒,网友们有以下意见:
“中档价位,高档品质。”
“马鞍山现在非常流行。”
“我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喝起了宣酒。”
……
是的,宣酒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掼蛋”不喝酒,感情不再有
本地酒越来越难卖了
六安是皖西重镇,文庙街则是一条繁华的老街区。当地有云:文庙不到,六安白来。在这条商业、文化繁华的街道,商业竞争的氛围特别浓烈。种子、迎驾、临水酒的店招门头特别多。
走进一家名叫百花商店的杂货店,记者看到,在十多个平方的店面里,沿三面墙摆放的货架上,各种酒水陈列不下20余种。门口左侧,顺放着一个玻璃柜台,里面摆放着各种香烟,柜面上琳琅满目的是口香糖等各种小食品。店主徐姓,五十开外。记者买了包烟,和店主聊了起来。
据店主介绍,他们这个夫妻店有十多年了。这条街上有些什么店,生意怎么样,他基本上有所了解。聊起白酒,老徐说:“店里绝大多数酒是卖不动的,真正好卖的也就四、五个品种。以前口子、迎星、祥和、老糟坊不错,去年宣酒开始上货,现在起来了。”
“宣酒为什么能起来呢?”记者问。
“我儿子讲这个酒不错,他和朋友经常喝这个酒。”老徐缓缓地说:“听说合肥都喝宣酒,六安离合肥近,影响很大呗。”
“那其他酒卖得怎么样?这条街上其他的店也和你店里一样吗?”
“大家都差不多吧。宣酒起来了,本地酒越来越难卖了。”老徐仍然不紧不慢地说。
“哪些人经常到你店里买酒?”
“周围邻居,还有对面的酒店也有客人经常来拿。”
记者顺着老徐手指的方向看去,见对面一家叫固腊香鹅馆的餐馆门庭鲜亮,正是中午时分,刚好有客人推门进去。
这一看不要紧,记者突然也饥肠辘辘起来。随辞别了老徐,直奔香鹅馆。
这香鹅原来是六安地方特色菜肴,香酥而不油腻,最是下酒的好佐菜,与记者喜欢的鸭脚包有的一拼。服务员推荐完菜肴后问:“要不要来点酒?吃鹅喝酒最香。”
“来点什么酒?”记者故意问。
“宣酒可以吗?”服务员说。“你看,现在很多人都喝宣酒。”记者顺着服务员的目光望去。果然看见大厅里有客人正一边品着香鹅,一边喝着宣酒。
“你们店里宣酒卖得蛮好呀。”记者说。
“当然啦。有时候断了货,还到对面小店去买呢。”
走访中,记者在宿州的一家烤羊馆也遭遇到六安香鹅馆类似的情形。这家位于顺河路的特色餐饮店,生意非常火爆。
当晚朋友领我走进这家店,只见大厅爆满,幸亏提前预定。我们点完菜肴,让上宣酒,服务员说,宣酒卖断了,给你们拿种子酒可以吗?……
“销量第一”是怎样炼成的
合肥是各大白酒品牌的必争之地,拿下合肥等于拿下半个安徽。宣酒经过数年的市场深耕,已经成为合肥中档白酒最畅销的品牌。不久前,省内多家媒体曾对宣酒成为合肥大众白酒“销量第一”进行过报道。这是根据国家权威统计部门的调查,在中档大众白酒领域,宣酒以56%的市场占有率荣获单品销量第一。
在桐城路与水阳江路交汇处的永辉超市,记者看到,中秋节日商品已开始陆续上架,内部已开始营造中秋节日的氛围。酒水区宣酒、古井、种子、高炉等酒水的货堆陈列分外抢眼。酒水区负责人介绍道:“大型商超高端白酒的销量通常很小,主要以省内中档的销售为主。从以往的销售数据来看,宣酒、口子、古井的销量都不错,单品销量中宣酒最多。”
记者通过走访合肥市区合家福、红府等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了解到,宣酒在这些超市中,单品销量同样遥遥领先。
庐州太太酒水部负责人表示,庐州太太作为合肥最火爆的大众餐饮,与宣酒合作多年,明显感到宣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点击率上升很快。内部数据显示,宣酒是该店销量最大的酒水产品。正在庐州太太和朋友一起用餐的周先生对宣酒这样评价:“宣酒入口好,很多人在喝。”
合肥的大街小巷,商场、超市、酒店、公交,宣酒的身影无处不在。放眼望去,处处可见的“宣酒元素”正在告诉这座城市的人们,谁才是如今最红的酒。
宣酒集团质量总监黄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宣酒能够成为合肥中档白酒销量第一的原因,首先是宣酒独特的小窖酿造工艺。其它酒厂是大窖池酿造,宣酒是小窖池酿造,窖池小,发酵更充分,酒的口感更好。其次,宣酒基本上只做一款产品,能集中技术力量,不断优化酿造工艺,把这款酒的口感做得越来越好。所以,消费者喜欢买宣酒,花同样的钱,可以喝到口感更好的酒,物超所值。
“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众多白酒品牌在行业遇冷、业绩下滑之际,或忙于电商、或推出小酒、或放低所谓身段。在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创新之后,我们会发现,烟花散后,寒星如故。
用务实耕耘,品牌才能成长;用专注浇灌,品牌才会强壮!
2014,宣酒为什么这样红?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有关方面获悉,作为布局安徽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淘宝网代购渠道服务商正在芜湖市弋江区和鸠江区,考察、选择80家实体商店作为“淘宝网代购点”及...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