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煤矿塌陷区”村庄的幸福蜕变
贫困户在农场务工秦寨村村民李扶兰不仅住上了小洋楼,还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秦寨村内的健身广场秦寨村里的小公园
整村搬迁带来“新机遇”
胡集镇是利辛县南部最偏远的乡镇,秦寨村就位于该镇正南方。2012年以前的秦寨村除了一条过境的县道外,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一盏路灯。然而命运又给秦寨村打开了一扇窗:因地处煤矿首采塌陷区,全村整村搬迁,秦寨村民住上了“小洋楼”,老村庄土地复垦,也让村民找到了新的出路。
走进秦寨村,蓝天白云下的村庄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村落整齐划一,花园美观别致,房前屋后绿草如茵,农户家中窗明几净,街巷庭院干净整洁。
“现在的村庄环境是过去大家想都没想过的。”提起村庄过去的样子,秦寨村支部书记姜万信感慨地说。
因地理位置偏僻,基础条件差,秦寨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生活贫困。秦寨村正处于利辛县板集煤矿的首采塌陷区,2012年,为了让群众远离塌陷的安全隐患,政府要求该村整村搬迁。这就意味着秦寨村将全部推倒重来,一切都将从新开始。
当地政府对秦寨全村近800户村民统一组织搬迁,在选定的安置新区中统一规划、统一样式,建起了塌陷区搬迁安置新村。
该村小李庄72岁村民李扶兰原来只有90平方米的砖瓦房,在新村仅用了不到13万元就购置了一套16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而且家庭搬迁补偿款支付完房款后还结余两万六千多元。
“我怎么也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到老了还能住上小洋楼,村里环境都赶上城市小区了!”李扶兰感慨地说。
随着整体搬迁,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不仅远离了塌陷的安全隐患,而且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家庭农场催生“新变化”
村庄搬迁了,搬迁后遗留的老村庄进行了土地复垦。复垦后土地成块成片,耕种成本降低,效益也提高了。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民想到要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村民也乐于将土地流转出去,这样不仅可得到较高的流转金,还可以到附近工厂、农场就业,增加收入。
“我们村相继流转土地1500余亩,实行统一耕种,集中管理,解决分散种植的弊端,同时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姜万信说。
村民姜永2016年流转了村里的20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后来与企业合作进行特色种植,种植果树、无花果、橄榄菜等,目前该农场已流转土地700余亩,每亩年纯利润2000余元,带动务工贫困户20余人。
“在这拔拔草、打打药啥的,一天60块钱,还不耽误我回家照顾老伴儿,方便得很。”今年53岁的贫困户姜允成,老伴儿卧床多年,过去家里土地全靠自己耕种,村庄搬迁后,他将家里的十亩土地流转给了家庭农场,村里还为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现在早上打扫好卫生,我就来农场干活,一年收入也不少呢!”
秦寨村村两委鼓励支持群众加强土地流转,引导党员干部、种粮大户、致富能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相继建立永丰种植家庭农场、姜万信农机专业合作社、姜东升家庭农场等,相继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带动贫困户参与就业,促进秦寨村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文明新风激发“新热情”
如今的秦寨村,不仅配备有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公园、超市,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ATM机,每家每户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无害化粪池,垃圾统一清运,污水统一排放,所有公共用地也全部绿化。
“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文明意识也提上来了。”姜万信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现在村里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健身小广场、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通过表彰“好媳妇”“最美保洁员”等活动,倡导大家积极争先、学习模范,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评选表彰“最美庭院”“文明户”等,并在显眼处张贴公示评比结果。
如今,秦寨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一派和谐景象。该村还先后被授予“亳州市第五届文明村”和“利辛县第四届文明村”荣誉称号。从前的瘫痪村已经变成了现在整体工作排名全镇前列的美好乡村。
(记者曾莹莹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你好,我这有个店需要装修,你有空吗?熟人介绍的,说你手艺不错。”10月29日上午,利辛县法院执行法官通过电话联系一名潘...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