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三年 一片初心映江淮
晨报“运河八章”版面。
亳州境内,已具备输水条件的西淝河壮美河道。
肥西境内的运河试验段。
上派河与巢湖交口的船闸初具通航条件。
江水北送主枢纽朱集站主体结构已完成。
江淮运河跨越312国道的重大节点工程在加班加点地施工中。
岁月不居,忽焉已至年末。
这一年,环宇之内风云际会,惊涛拍岸;这一年“中国之治”横空出世,河清海晏;这一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言犹在耳!重锤频频,江淮儿女催奋进;战鼓声声,江淮运河鏖战酣……
作为继京杭大运河以后,当代中国打造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引江济淮工程于2016年12月29日在合肥市肥西派河口泵站枢纽工地正式开工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却已三年飞逝。
截至记者发稿时,工程全线已完成总投资计划的一半;累计搬迁人口5.13万人,超总任务的7成;累计开工66个项目,超过总体项目的8成……三年来,作为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已经一步步从“设计图”变成“施工图”,又从“施工图”兑现为“实景图”。
今年,江淮晨报记者沿着运河江水北上的路线历时大半年,长途奔袭上千公里,探访了引江济淮中的八大关键枢纽。之后,集中推出了《追梦》《牵手》《解码》《担当》《文脉》《福祉》《移民》《丰碑》等全方位立体式的“运河八章”,全景式展现江淮运河的宏伟蓝图,立体式解读“一号工程”的八大节点,零距离感受建设者的励精图治。这是盛世治水的千秋伟业,这是江淮儿女的千年梦想,这亦是几代安徽人的初心使命!系列报道不仅在“一号工程”沿线引起强烈反响,其宏大的愿景更激起全省人民的共鸣!
在引江济淮建设号角吹响三周年之际,江淮晨报记者再次来到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一线,奔赴江淮大地感受世纪工程全线律动的偾张血脉。
现场江水北送 2020年7月“输水解渴”
这是皖北求水若渴的亳州市646万人民的心声!
冬闲时节的皖北平原,和谐而安宁,绿油油的麦苗还不到半尺高,却已在广阔的原野上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引江济淮沿线处处涌动着激情与活力。12月24日-25日,记者来到亳州市利辛县、谯城区,这里是江水北送段施工现场。
引江济淮工程自南向北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水北送段设计通过西淝河、沙颍河、涡河及怀洪新河-淮水北调四条线,向安徽省皖北地区、河南省东部供水。其中,西淝河线输水线路纳入本次主体工程,其余3条线路纳入配套工程(另行审批建设)。
西淝河输水线路安徽段长185.87公里,分六个施工标段,共设5个提水站,分别是已建的西淝河站,新建的阚疃南站、西淝河北站、朱集站、龙德站。亳州输水工程要在龙德站以东200米新建一座加压泵站、一条通向亳州市的输水管道,以及一个库容493万立方的调蓄水库。
24日下午,皖北的大雾让乡野的空气更加湿冷,不时吹过的北风,让人不由自主地缩起身子,麦地里成群的麻雀时而飞起,时而落下。
在加压泵站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电焊溅起的火花不时从半空滑落。这个加压泵站是江水北送段向亳州城区供水的关键节点,没有它,输送到西淝河的水就没有动力流向亳州市城区。眼前,建设者们忙碌而有序,他们正在给加压泵站主厂房搭设高支模。
朱集站是西淝河线上的第四级泵站,位于朱集闸右岸,设计调水流量为55立方/秒,这是江水北送段最先开工的项目。自2017年10月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主厂房及安装间主体结构已封顶。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江水北送建管处处长顾乃刚透露,“明年4月底前,该站将完成设备安装,计划6月底前完成调试。”
西淝河上游朱集站-龙德站段河道水下工程全长42.8公里。其中高公庙以上部分河段及芦草沟-龙德站河段原河道不满足设计要求,要进行河道扩挖。24日下午,记者站在新建的龙德桥上,视野空旷,桥下西淝河水十分清澈,静静流淌。由东向西步行到桥头,顺坡而下。河道两旁的护坡上,夏天种植的巴根草足足有半尺高,随风摇摆。整齐的护坡由无数块连锁式“工”字形预制块拼接而成,一直蔓延到河底深处。
截至目前,朱集站-龙德站段河道工程累计完成河道土方开挖330万立方米,已开挖并护砌完成的河道长约20公里,完成率97%;向亳州市供水的管道工程已铺设完成,并试压结束。另外,调蓄水库工程土方已累计开挖约550万方,超工程量的九成。
一直以来,亳州市都属于资源型、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的综合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不到全省的1/2,不到全国的1/5,且水资源储量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9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13亿立方米。
目前,亳州市境内地下水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含氟量超标,部分地区地下水铁、锰含量微超标。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等长期依赖中深层和深层地下水,集中、超强度地开采,亳州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明显。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年轻城市,亳州市对水资源要求越来越高,用水需求量逐年攀升。据亳州市相关部门的预计,到2030年,亳州全市的需水量将达到17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亳州市亟需从外地输水来“解渴”。
值得期待的是,2020年7月,江水北送段将具备输水条件,可率先引来淮河水,由朱集站从茨淮新河提水,通过新建的供水管道送进亳州城,最高每天可向亳州的调蓄水库送水40万立方。
毫不夸张地说,引江济淮对亳州来说是一个“解渴工程”,也是一个“命脉工程”,可为亳州提供农业、工业、生态和城市生活用水,可惠及亳州646万人民,保障亳州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进展超八成项目开工 累计搬迁5.13万人口
“总体来看,工程质量稳定,总体工期可控。”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12月底,引江济淮工程已完成2019年度投资164.20亿元,占年度计划160亿元的102.63%;累计完成投资449.05亿元,占已下达投资计划458.8亿元的97.9%,占工程总投资875.37亿元的51.3%。
在工程进度方面,目前已累计开工66个项目,占总体81个项目的81.5%,完工1项,完成阶段性验收2项,8大枢纽工程开工了6处,河渠工程已开工超3/4。累计完成土石方2.72亿立方,占总量3.7亿立方的69.5%;混凝土192.84万立方,占总量927.7万立方的18.9%。另外,完成了金属结构948.07吨,钢筋制安17.78万吨,PCCP管道安装完成39.24公里。
按照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在2017年下半年印发的《关于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路安徽段总长587.4公里,需永久征地8.2万亩,临时用地15.5万亩,搬迁人口7.2万人,拆迁房屋274万平方米。
在征迁安置方面,截至今年12月底,已经完成年度征迁投资40.23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累计完成征迁投资251.24亿元,占征迁总概算312.26亿元的80%。具备交付条件的永久用地7.52万亩,占总任务的91%;具备交付条件的临时用地12.93万亩,占总任务的83%;拆迁房屋面积266.87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7%;搬迁人口5.13万人,占总任务的71%。
接下来,安徽省还将推进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审批,加快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同时,继续加大重点县(区)征迁工作力度,抓好管、杆、线等专项设施迁改工作,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监管质量零容忍 数十万元管道构件被销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引江济淮涉及工程类型多、行业门类多、参建单位多,质量管理任务异常艰巨。作为引江济淮江水北送段项目建设的“中枢神经”,引江济淮集团江水北送建管处任务繁重,千头万绪。
江水北送段给亳州市送水的管道长达31.44公里,需要靠每节6米长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又称PCCP管)串联而成。2018年3月中旬,江水北送建管处副处长胡义文得知PCCP管已经开始生产,于是他和同事一起赶赴厂家查看具体情况。
“在PCCP管浇筑过程当中,我们要求达到C50混凝土抗压的强度。”胡义文在现场发现,因为生产设备老化,厂家没有及时更换,PCCP管出现了漏浆的情况。在现场,胡义文还发现,厂家生产的试块也未按照正常温度保养,还存在原材料送检不及时等问题。
“引江济淮是重大的基础设施,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而江水北送段是要向皖北人民送水的大通道,供水管道在地下一旦出现问题,就没有办法交代。”工程建设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考虑到这家公司生产的PCCP管质量严重不符合要求,胡义文当即就要求厂家停止生产。
面对艰巨的任务,就要有超常的勇气。即便是一节PCCP管造价高达3万元,为了确保质量,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之后,刚生产出来的20节PCCP管被销毁;生产厂家、监理单位都受到了严肃处理。厂家还痛下决心,更新了生产设备,改良了生产流程,生产的管道都符合工程需求。
在阜阳供水工程埋设供水管道的过程中,胡义文发现,有100多米存在压实度不够的问题。“压实度不达标的话,容易造成路面下沉,继而影响管道的安全。”胡义文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之后,江水北送建管办责令施工单位全部拆除了已经埋设好的管道,并重新铺设。
“引江济淮工程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出大事。”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在引江济淮工程“高标准、高要求”的大环境下,只有工程细节处理扎实,从99.99%做到100%,才意味着质量完全符合要求。
护航未雨绸缪“一号工程”的质量“护法”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安徽段)输水线路总长587.4公里,工程总投资875.4亿元,施工总工期6年,不仅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而且地跨安徽省13市46个县(市、区),涉及多部门多行业,集普遍性、专业性、特殊性于一身。
工程建设任务极其繁重,且事关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政策环境就需要持续优化。为加强管理,2018年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而随着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加强建设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建设管理制度也需要在具体实践中逐步完善。
目前,引江济淮供水配套工程规划已按安徽省水利厅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正在办理审查审批程序;航运配套工程规划正在衔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审查审批。同时,工程沿线生态保护与旅游总体规划已上报至安徽省政府,正在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工程沿线国土空间利用控制方案,也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已上报至安徽省政府,等待最终批复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安徽省人大立法调研组还奔赴引江济淮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为引江济淮工程管理保护条例立法课题研究进行准备。11月中旬,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引江济淮办主持召开了引江济淮工程管理条例课题研讨会。
按照初步考虑,该保护条例将分为4个课题开展研究,分别为管理体制、水量调度及水价机制、航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通过科学立法,可为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的运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也有助于更好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初心工程大“熔炉”筑梦正当时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历史上,中华民族发展所取得的每一个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千千万万践行者的默默耕耘。一项浩大工程的建设需要无数人艰苦鏖战,需要无数人洒下汗水,引江济淮工程就是这样。大家能看到的一个个项目进展背后,都离不开广大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胡义文,今年42岁,老家在合肥市肥东县。他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原安徽建工学院),此前一直在外地高校从事基建工作,现在是一名高级工程师。2018年1月,他投身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当年3月,他被分派到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江水北送建管处。
“干工程的,就是要以项目为家,要泡在工地。”引江济淮江水北送段施工点多、线路长,建管处驻地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县城外围,即便是开车到很多项目现场,一个来回也要四五个小时,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情。”
胡义文的孩子今年正在上初三,处于备战中考的关键时候,但他却没有办法陪在孩子身边。身处外地,平时也难得回一次合肥。这样下来就无法照顾孩子,也没有办法照顾父母,很多事情都需要靠爱人。胡义文有时候觉得挺愧疚,但能参与这么重大项目的建设,他也感到很荣幸。
其实,为引江济淮工作,他和爱人其实算是个“夫妻档”。爱人做的是引江济淮的工程设计,他搞工程管理。“一个在合肥,主要在办公室里,一个在亳州,天天在施工现场。”在他看来,江水北送段建设工作十分紧张,作为建设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心一意扑在项目上。
大家拧成一股绳,就可以挑战无数不可能。如今,在引江济淮这项重大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现场,分布着各类参建人员近万人,还有许许多多像胡义文一样的普通建设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岁月、人生理想融入在工程建设的每一天,融汇在工程向前推进的每一米之中。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江淮运河”的千年梦想才一步步从蓝图嬗变为现实。
引江济淮,未来可期!
晨报记者 宋功林 方佳伟/文 卓旻/摄
新闻推荐
农村的最大资源是什么?是土地。乡村振兴的篇章,无疑将写在土地上。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以村委会的名义进行土地流转,将“小地...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